高三成绩一直下降怎么办

若水出尘 高考经验
精选回答

有些同学高一、高二成绩还挺好的,但是到了高三,成绩一次一次下滑。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高三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高三学习压力很大,其实也很单纯,就是考试压力、作业压力。请不要过度学习,有些同学恨不得不休不眠地学习,这种做法错了。人的学习要有张有弛,一直高强度学习,有可能让人越学习越笨。

小编推荐:快速补脑的食物有哪些 十种补脑食物越吃越聪明

请安排好作息时间,建议晚上11:20准时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5:40起床继续学习。中午请小睡一会儿,40分钟左右比较好。请一直坚持,直到高考。有同学担心作业没时间完成,不必担忧,理科作业完不成很正常,足够的睡眠比写作业重要。

请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高三阶段大家都很忙,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霸们时而不时去打球呢。与同学约着在学校里打羽毛球是很好的选择,对抗性强的运动是高三学生的首选。同时学两个简单的瑜伽动作,调整呼吸,减轻焦虑,让自己的心态平稳,心平稳了,考试才能正常发挥哦。

高三的学生必须清楚自己各科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如果不清楚,可以请老师帮自己分析,有经验的老师只需要看你的近期1~2套综合考试卷就清楚你的问题在哪里了。因为高三每天都有考试,建议把每张试卷的错题裁剪下来,粘贴成册,先自己分析错题,弄清楚错误的原因。

导致高三成绩下降的原因

没有目标,对未来迷茫

这种一般都是属于那种一二年级时候啊,就在班里跟着划水的脑袋瓜子特别聪明的孩子。他们向来是以当前为大好逸恶劳,最不喜欢的就是麻烦。一二年级的时候跟着半学半玩儿,然后因为学习能力挺不错的,所以总能在班里混个前十名或者十多名。

然而,一到了高三,开始总复习了,他们就开始焦躁了。他们并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他们学过的东西。或者说是因为前面的放松,于是理所当然的在高三彻底放松。

心理负担过重,神经过于紧绷

在家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在班上成绩要和同学比,在学校成绩要和同级生比。有些学校实行以成绩晋升和下降的制度来调整班级,这次考好了,读A班;考差了,从A降到B。

对抗打击能力强或者心理素质好的孩子,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对心理素质稍低的孩子,则是巨大打击。一次失败,心理受到打击,于是学习方法出现偏差,最后次次失败。

学会成熟 2022-03-06 04:42:16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