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下冰雹而冬天是下雪呢

落叶归根
精选回答

下冰雹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夏天,那么冬天下冰雹吗?冰雹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夏天下冰雹?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呢?一旦遇到冰雹我们该怎么办?下面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夏天下冰雹的原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为什么夏天会下冰雹?_冰雹和雪的区别在哪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为什么夏天会下冰雹?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成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不同地方的群众称其为“雹子”“冰蛋”“冷子”等等。

夏天下冰雹很正常,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充足的水汽;2.强对流空气。

夏天虽然近地面很热,但是高空依然很冷。当遇到强对流空气时,近地面的湿空气随着对流迅速向高空抬升,在高空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不断兼并一些温度低的小水滴,冰晶慢慢变大,形成冰粒。

冰粒在空中就像屎壳郎滚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越来越重。重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已经托不动它了,就开始降落,下到地面上就是冰雹了。

冬天会下冰雹吗?

不会。冬天里气温太低,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将小冰粒托住,让它发育成长成为冰雹,至多只会落下小冰粒。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下鹅毛大雪的天,并不是最冷的,因为上升气流比较大了,才能托住小雪花长大成鹅毛大雪。反而是下小雪花的天冷。

冰雹为什么是圆的?

冰雹的成因,就是由一个个小冰晶开始,受上升气流的上托而不掉下来。在空中不断地与冷水汽相遇而长大,四周的机会相等,所以是圆的。等到上升流托不住了,就成冰暴落下来。加上在降落的过程中与空气磨蹭,就形成了圆溜溜的“冰球”了。

冰雹和雪的区别在哪里?

冰雹和雪的区别,主要是形成过程不一样,冰雹是水汽先凝结成水、再凝结成冰晶,而雪是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

世界上最大的冰雹

关于冰雹最为详细的记载是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灾赈档案专题史料》、《清实录》和各种地方志中,有关于清代冰雹灾害的详细资料。其中,关于冰雹的形状、重量都有记录,其中,清代冰雹重量记载之最,当系嘉庆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发生于广东新会县的雹灾:“重数百斤,落处地为之震”。就是说有几百斤的重量,落地感觉地都在颤动。

也有记录显示,民国25年闰3月27日下午六七时,菜子沟曾坠下一个大冰雹,高约1米多,第二天还未化完,用大车拉到县城后照了像,经过12小时融化还重54公斤,可见这个冰雹有多大。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冰雹“冠军”是1970年9月3日在美国堪萨斯州发现的冰雹,它的直径为110——120毫米,重776克,这么大的冰雹真要大量落下,就能将房屋夷为平地。

冰雹是凝固还是凝华?

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

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水汽、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

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

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气流升力与空气之浮力之和,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

如何预防冰雹灾害?

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做好防雹准备;注意当天的天气状况,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冰雹灾害的预防措施

1、提前预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气象局大大的提高了对冰雹活动的跟踪监测能力。准确的冰雹预报,对于在降雹前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有重要意义。当气象台、站发现冰雹天气时,应立即向网络、媒体、电视台发布预警消息,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2、人工防治

开展人工防雹,从而减轻雹灾。目前常用的方法有:①用高炮、飞机或火箭直接把干冰、碘化铅、碘化银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②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飞机上对雹云投炸弹或放火箭,以此破坏对雹云的水分输送;③在地面上把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在积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气里,这样的做法会增加雹胚数量,从而使冰雹变小;④用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结核,以此来减少云中的水分。或者也可以在冷云部分撒冰核,这样做客抑制雹胚增长。

3、日常生活如何防雹

了解天气变化趋势,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雹措施。民间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响冰雹猛”的说法。出现这种天气时,老人、小孩不要外出,最好留在家中。及时躲避,有谚语云:“黑云尾、黄云头,冰雹打死羊和牛”的说法,要特别当心这种天气。在室外,当冰雹来临时,要迅速躲进楼房、顶棚等能够避雹的安全场所,防止冰雹的袭击。如在空旷的地方,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能够避险的地方。

4、在农业方面如何防雹

①冰雹多发的地带应多种植牧草和树木,以此增加森林面积,从而改善地貌环境;②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③每到降雹季节,雹灾频发地区的农民下地应随身携带竹篮、柳条筐等防雹工具,以避免造成人身伤亡。

遇到冰雹天气怎么办?

另外,当冰雹来临时,要迅速在最近处找到带有顶棚、能够避雷防雹的安全场所,防止冰雹的袭击;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以免造成人、畜的伤亡。

冰雹砸车保险赔吗?

对于保险中有一项被称为不可抗力因素,就是指,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地震,洪水,火灾等等预料不到的情况。属于这些范围的保险公司都不会给予陪偿,因为自然灾害不在理赔范围内。但是冰雹或高空物体坠落属于车损险保险责任,由于雹灾通常发生在局部地区,并未列入不可抗力,其属于车损险的保障范围。也就是说,凡是投保了车损险的车主,在因冰雹造成车辆损失时,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雨中漫步 2023-09-08 17:01:48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