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气候类型
中南半岛气候类型
中南半岛,又称中印半岛。
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与群岛之间的桥梁。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五国以及马来西亚西部、中国云南南部,是世界上国家第二大的半岛。
面积206.5万平方千米,占东南亚面积的46%。
海岸线长1.17万千米,多重要港湾。
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
北部是古老高大的掸邦高原,海拔1500~2000米。
众多山脉自南向北呈扇状延伸,形成掸邦高原及南部山、谷相间分布的地形格局。
主要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为那加山脉、若开山脉;登劳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克东山;长山山脉。
3大山序之间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汹涌奔腾,源远流长。
河流上游多穿行于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数块,如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东缅高原,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的清迈高原,湄公河与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等,是典型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一些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及各河的河口三角洲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区。
中国国内缺少中南半岛古代诸王朝史专著译著。
国外经典学术著作也不少,可惜没有被国内出版机构引进翻译。
曾是中原王朝的交趾郡、永昌郡、安南都护府及其属下各正郡(州),以及各羁縻州、云南布政使司、三宣六慰、交趾布政使司、老挝布政使司、真腊布政使司、旧港宣慰司、安南都统使司等等。
历史沿革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和大夏这两个亚洲的文明开始进行辗转的贸易,而这条蜀身毒道上的部落被贸易影响开始往国家形态发展。
西南夷早在汉代,己有中国人经过缅北到印度再由印度平原去往大夏,但这些都是负贩的贾客。
张骞于汉元狩元年(公元前一百二十二年)出使大夏(大抵今日的阿富汗一带)时所发现的蜀布及邓竹杖,就是四川的贾客运售至印度的。
这些四川特产怎样能运售至印度呢?因为在那时,中印与大夏之间,早已有一条经过缅北的商业通道。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在其"入四夷路程"内,亦提及这条经过缅北的中国印度大夏通道。
新唐书卷四十三下有节录。
贾耽云:"自羊直佯(大理)城西至永昌故郡三百里。
又西渡怒江至者葛亮城(高黎共山分水岭上)二百里。
又南至乐城(即么些乐城,大抵在盈江附近)二百里。
又入骡国境经万公等八部落至悉利城(大约今日的昔卜 Hsipaw)七百里。
又经突是城(大约今日的叫栖kyaukse)至骡国千里。
又自骤国西度黑山(即今日的钦山chinhills),至东天竺迎摩波国(即今日的高哈提Gauhati)……。
"一路自诸葛亮城西去腾充城(即今日的腾冲)二百里。
又西至弥城(约今日的盏西)百里,又西行过山二百里至丽水城(大约是今日的允冒)。
乃西渡丽水(伊拉瓦底江)、龙泉水(孟拱河)二百里至安西城(孟拱)。
乃西渡弥诺江水(钦敦江Chindwin)千里至大秦婆罗门国。
又西渡大岭三百里至东天竺北界圈没虑国(亦即前面所述的迦摩波国》.
与骤国往婆罗门路合。
"汉代贾客经过缅北的路途,与贾耽所记的道路,当无极大的差别。
这条中国经过缅北到达印度大夏的西南丝绸之路,长期秘密掌握在西南夷商人与宗教僧侣的手中直到唐朝随着各方交流的加剧才逐渐暴露于世人的目光中。
另外,《汉书,地理志》载有中国东南沿海至印度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自日南(越南)障塞、徐闻(广东),合浦(广西)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缅甸);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
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馀,有黄支国(印度),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三月,到日南象林界云。
……到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界云。
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在造船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的汉代,船只能够到达印度东南海岸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需要尽量靠近海岸航行,必然经停沿海的越南、泰国、缅甸等地。
有学者认为,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故地都在今缅甸境内。
东汉时期,出现了中缅两国官方交往的记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和帝永元六年(94),永吕郡"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义,遣使译献犀牛、大象"九年,"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安帝永宁元年(120)。
掸闰王雍山调再次'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
又善跳丸,数乃至千。
自言我海西人。
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明年元会,安帝作乐于庭,【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赐印绶、金银、彩缯各有差也。
顺帝永建六年(131)十二月,掸国再次"遣使贡献"敦忍乙在永昌郡(今保山)激外,很可能位于今缅甸境内。
而关于掸国学者普遍认为其为缅甸古国: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缅人古朱波也,汉通西南夷后谓之掸,唐谓之骠,宋元谓之缅。
"姚枬也提出,掸国无疑就是缅甸中北部的SHan StaTes。
缅甸多次遣使中国,说明这一时期中缅往来已经比较频繁。
《三国志·魏志》也载大秦有"水道通益州永昌郡"
《魏略》说大秦有"水道通益州永昌,故永昌出异物,前世但论有水道,不知有陆道"
三国时期,则记载扶南之西南有林阳国,土地平博。
缅甸的林阳国去金陈国(即金邻国)无水道只有车马行,中国古籍中还提到了商业发达的缅甸南部沿海国家顿逊(又作典逊)国。
魏晋南北朝后期又出现骠国。
隋唐时期,中缅交往更为密切,据《隋书·真腊列传》载,真腊"西有朱江国"真腊"与参平、朱江二国和亲,数与临邑、陀桓二国战争"
有学者提出,朱江国即魏晋南北朝后期中国典籍中的骠国,陀桓国则位于今缅甸南部土瓦一带或泰国南部。
到唐代时,缅甸骠国日渐强盛,其与唐朝及南诏政权的关系非常密切。
《旧唐书》和《新唐书》因此专列《骠国列传》,开正史为缅甸古国专立列传之风。
特别是《新唐书·骠国列传》详细记载了骠国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及与唐朝的往来。
据记载,德宗贞元年间,骠国王雍羌听闻南诏归附唐朝,亦思内附,南诏王异牟寻听说后,遣使拜见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请献夷中歌曲,且令骠国进乐人"
不久,雍羌遣其弟舒难陀率团访问中国。
贞元十八年(802)止正月,镖国使团到达长安,受到德宗接见。
这次使团规模庞大,随带乐工35人,乐器22种,奏曲12种。
德宗授舒难陀为太仆卿,遣之归国。
之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要国再次遗使来华。
文宗太和六年(832),南诏军队劫掠膘国民三千,迁往拓东。
宣宗大中十二年(858)镖国遭狮子国人侵,求救于南诏,南诏王劝丰佑派段宗膀率军往援。
次年击退狮子国来犯军队后,缥国以金佛酬谢,段宗膀率南诏军队返回腾越,宗咸通三年(862),膘国又一次遣使唐朝。
除镖国外,唐代史书中还记载有"弥臣国"
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弥臣国遣使朝贡,次年四月,唐德宗封其嗣王道勿礼为弥臣国王。
文宗太和九年(835),南诏军队攻破弥臣国,"劫金银,掳其族二千人,配丽水淘金"
随着中缅交往的增多,这一时期中缅印陆路交通出现了两条路线。
一路为自羊苴咩城(大理)经永昌、诸葛亮城(龙陵)、乐城(遮放),入镖国境至天竺(印度),另一路为诸葛亮城经腾冲、弥城(属大理)、丽水、安西,至大秦婆罗门国,又至东天竺和中天竺,最后与缥国往婆罗门路合。
另外,樊绰的《蛮书》也记载了从镖国和弥臣国都城到云南永昌的道里路程以及两国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习惯等。
中南半岛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