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修与束脩的区别是什么(束修与束脩的区别)

烟花沼泽
精选回答

“束脩”多解束脩一词虽然古老却并不冷僻,今人常有提起并训解为学费。古人也讨论束脩。但话题重点不在学费,而是考辨其词义多解以及缘由。仅本人所阅古籍文献,束脩一词存有四解。一为贽礼,即学费。二为年龄,即十

“束脩”多解

束脩一词虽然古老却并不冷僻,今人常有提起并训解为学费。古人也讨论束脩。但话题重点不在学费,而是考辨其词义多解以及缘由。仅本人所阅古籍文献,束脩一词存有四解。一为贽礼,即学费。二为年龄,即十五岁男子。三为修饰,即束带装饰。四为检束修德,自我约束。

“束脩”一解

束脩一词早见于经书,以《论语.述而篇》与《礼记.少仪》中两句话较为流行。《论语》云:“子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宋儒朱熹注云:“脩,脯也。十脡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四书章句集注》)脯就是干肉,脡是干肉量词。十脡儿干肉为一束,故曰束脩。朱子认为此束脩是古人见面礼中较轻者,以小礼聊表敬意而已。《礼记》云:“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汉儒孔安国注云:“束脩,十脡脯也。”乘壶酒之乘为数词,即四壶酒。束为肉脯数量词,十条肉脯为一束。此十条肉脯说最流行,可算“束脩”一解。

“束脩”二解

“束脩”不仅载于经书,汉代以后又常见史书。《汉书.王莽传上》:“窃见安汉公自初束脩,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这句话是大司徒陈崇称颂王莽所言,安汉公即王莽。唐儒颜师古注云:“束脩,谓初学官之时。”束脩在此表示年龄。《后汉书.伏湛传》:“南阳太守杜诗上疏荐湛曰:……臣诗见故大司徒阳都候伏湛,自行束脩,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唐李贤注云:“自行束脩谓年十五以上。”李贤明确束脩意为十五岁以上。此二处“束脩”不再是十脡肉脯词义,皆喻意年龄。此可谓“束脩”二解。

“束脩”三解

西汉桓宽《盐铁论.贫富》卷四云:“余结发束脩,年十三幸得宿卫。”这句话是桑弘羊说自己十三岁得宿卫之官。《史记.平准书》载有此情节:“弘羊,洛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此条“束脩”意为修饰,非指十五岁之年龄,桑弘羊十三岁即任侍中。《后汉书.延笃传》:“且吾自束脩以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李显注云:“束脩谓束带修饰。”桑弘羊与延笃皆自言“束脩”,此二处用法既非十脡肉脯又非十五岁之年龄,意为束带修饰。此可谓“束脩”三解。

“束脩”四解

《后汉书.皇后纪上》:“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李显注云:“言能自约束修整也。”这个束脩表示自我约束修养。《晋书.虞喜传》:“内史何充上疏曰: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此处的束脩立德与前款意思一样,亦为检束修德。此为“束脩”四解。

上述四种“束脩”,其词义显然存有区别。由是引发古人对“束脩”诸多考辨。

古人考辨

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束脩义》卷三:“束脩其义不一。《论语》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前人多引《礼》‘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榛栗枣脩’以为束脩者,束,脯也。用束脯以为贽尔。……又按《后汉.马援传》注云:‘男子十五以上谓之束脩。’不可以束脩之问不出境一概论也。《檀弓》云:‘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境。’乃知以束脩为束脯者为非是。《后汉》杜诗薦伏湛曰:‘自行束脩。讫无毁玷。’注:自行束脩谓年十五以上。《延笃传》注:‘束脩谓束带修饰。’”

吴曾首先认为束脩一词多义,不可一概而论。其后列出贽礼、男子十五岁、约束德行、束带修饰等词义场合。

宋王楙《野客丛书.束脩》引述吴曾《漫录》说法。王楙云:“观《盐铁论》,桑弘羊曰:‘臣结发束脩得宿卫。’此正明验汉人之语,以束脩为束带修饰矣。且在马援诸人之先,无可疑者。然又观《北史》,‘刘焯不行束脩,未尝有所教诲’,此又可以验程门诸先生之说。要之二说皆通,不可谓束脩为束脯非也。”他后面又列举了《唐六典》及《通典》,认为束脩之肉脯说是对的,同时束脩另有束带修饰之意。王楙认为“束脩”二说皆通。

明高拱《问辨录.论语》卷五云:“束脩未详,不可强解。若以为执贽相见,则断乎不然。圣人教人之心无穷无往非教,岂待执贽以来而始教耶?”高拱此条训解有一定代表性,认为孔子有教无类,不是非以十脡肉脯为贽礼才教诲。比如元代学者陶宗仪《说郛.述而》卷三中:“人能奉束脩于吾则皆教诲之,此意失也。吾谓以束脩为束羞则然矣,行吾而教之非也。仲尼言:小子洒扫进退,束脩末事,但能勤行此小者,则吾必教诲其大者。”陶宗仪认为把束脩当十脡肉脯可以,但不能认为孔子非此不教。小孩子勤快懂事,孔子即教授他大道理。

这一说法姑且可解《论语》,但不适用他处“束脩”。比如前述《礼记.少仪》及《唐六典》“国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脩一案为束脩之礼”等。《唐六典》明确为“束脩之礼”。所以高拱之说似亦有些强解。

清程大中《四书逸笺.束脩》卷一云:“束脩解有二,《邓后纪》云:‘故能束脩,不触网罗。’注:以约束脩整释之。他如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冯衍传》:‘圭洁其行,束脩其心。’……朱子据经释经不得取史传相诋。《论语类考》主集注:脩脯义独疑,十脡为束之说,古今不相通。……延笃云:‘吾自束脩以来为臣子,忠孝不谄凟。’解者谓,十五以上。此又一义。”程大中罗列了“束带修饰”、“修养德行”、“十脡肉脯”、“十五岁以上”,亦大体四说。

结语

暖阳下 2024-01-03 21:08:52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是光耀门楣

光耀门楣,汉语词汇,拼音是guāng yào mén méi,意思是做出了让家门荣耀的事情。
出自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但是那块匾上的‘名镇江湖’四个字,只好留作个光耀门楣的用处,镌在碑上却不合款。”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使家族荣耀。
近义词:光宗耀祖、荣宗耀祖、显祖荣宗。
反义词:奇耻大辱、丧权辱国、卑躬屈膝。
例句:
1、他对儿子抱着光耀门楣的殷厚期望,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子真的得了抑郁症。
2、如今大汉内外交困,壮士为什么不投军出仕,为自己谋条出路,以光耀门楣、名扬天下呢?

皇帝的新装是几年级的课文

《皇帝的新装》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极度的夸张是借助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完成的。两个骗子所设下的骗局,想象就非常奇特。骗子就怕戳穿他们的骗局,而这两个骗子对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理都琢磨透了,他俩的骗局非常露骨,而且非常毒辣。他们不是搞伪劣产品,而是根本就没有织布,根本就没有衣服。他们有一种“钳口术”,谁要说一句真话,说看不见衣服,就借用专制的皇权,说你“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于是,大臣随员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假话,皇帝为了自己的“尊严”也要说假话,高贵的骑士们、街上和窗口里的老百姓、成百上千的人都在异口同声、自欺欺人地称赞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强烈的讽刺。

月的部首是丿还是月

“月”是独体字,所以它的偏旁是月。“月”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即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盈亏规律创造了“月”这个计时单位,沿用至今。也指形状像月亮的东西、按月出现或完成等义。
“月”的出处:
1、《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2、《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淮南子・天文训》:“水气之精者为月。”
“月”造句:
1、妈妈用上个月的盈余给我买了一件漂亮衣服。
2、随着卫星升空,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3、前些年,他带领大家戴月披星地开山造田,如今他又和群众一起种草植树,想在家里找到他,难啊!
4、小刘学习很用功,日就月将,进步很快。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孔子、秦始皇、孟子、苏轼、李白等等。
1、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3、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4、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