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艺指什么

常青藤
精选回答

古代六艺指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咨询,本文课考拉为大家整理汇总以下内容。

古代六艺指的是什么?

古代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在古代的教育中,教育也是被贵族垄断的,读书人能够学习的基本的6种技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指的是理解,古代的时候有5种礼节,这5种礼节分别是用在不同的场合或者事情,分别是祭祀,丧葬,军旅,宾客,婚冠。

乐指的是音乐,古代有六乐之说。六乐: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大武》六套乐舞。

射指的是射箭的技术

御:驾车的技巧

书:指的是书法,书法,又包括书写识字和作文

数即理数、气数

古代六艺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文化,当时儒家文化发展的比较繁盛,在人的生活和行为规范上都做出了非常多的要求,对于教育方面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益处。

古代六艺是哪六艺?当代君子十艺是哪十种?

古有通五经贯六艺之说,实为博六经熟六艺之说也。

在古代,华夏学者总以六经为六艺,视为人生指南。

哪六经呢?即是易经,书经,诗经,礼经,乐经,春秋等。其根源?自上古至商周,此为先古文化精髓。对后世影响极深。这些包含哲学的汉文化也影响到了世界各国。它是华夏文明的根源,是先民的智慧结晶。几千年?六经是国学宝藏。代代传承。

先古学者把六经化为六艺,分享到各个行业领域当中,当后领域的座佑铭。所以六艺又属六经孕育而成。

哪六艺呢?即:礼,乐,射,御,书,数等。

其实,这六艺已有友们祥解,我都不在祥述了。简析如下:一,古有五礼之说(略)。

二,古有六乐之论(略)。

三,古有五射之语(略)。

四,古有五御之分(略)。

五,古有六书之字(略)。

六,古有九数之话(略)。

(祥细内容可参看上友之作)

礼者:出自周朝,号为周礼。是先人对人对物对事对天地自然应遵循的礼义方式和规矩。

乐者:起自五帝,歌,舞,戏,说之姿态。

射者:上古先民游牧之开弓射箭之技术。

御者:远古先民的使牲口与驾车技巧。何为御呢?御为止意。止步的意思。当一位司养员在使牲口或是犁耙地或是驾车行走时,主人不想让牲口前进了,主人只要从嘴中说出一声御/,牲口听到主人口令会立马止步。而这个御又是专对驴骡马喊的,这个御字不对准牛,牛不听这个号令。但是,古代在牛驾车时,必有一或二个马,驴或骡子拉边套(拉稍),在行进过程中,骡马听到御字一站,牛自然就不走了。

书者:来自上古先民学者的书法,包括写字,识字,作文,(上古也包含画作)

数者:上古先民的推演数理,术数,易数,象数和气数之称。

这是先民智慧的总结,也是文化知识的总称。(不多阐述)。

而当代君子十艺者,我还没有找到根源,谁是君子,学立哪十艺,在哪里有标榜?不得而知。近代曾有七君子,十君子之说,现在还真不知曾有人封君子否?

我想,谈论君子,也不过是正人而已。只要不是坏人,恶人,孬人,奸人等均可视为天下正人君子。而君子十艺我认为现代并无认证哪十艺。

个人观点,无非是古代十经的再现沿用罢了。即古人盛赞的为人处世十大经典:一为仁。二为义。三为礼。四为智。五为信。六为忠。七为孝。八为诚。九为恕。十为悌就是了。

“六艺”指的是什么?“六经”指的是什么?

何谓“六艺”?

“六艺”有“小学六艺”与“大学六艺”的区分。前者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后者指《易》《礼》《乐》《诗》《书》《春秋》。

一说起“六艺”,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孔子,似乎这“六艺”是由他制定下来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早在西周时期,“六艺”应该就已经出现,并且成为了孩子们的必修课。“六艺”被误读的背后,更多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读。

即使是在孔子的故里曲阜,如今对于“六艺”似乎也存在着一定的误读,一个显见的例子,1993年开始营业的“孔子六艺城”,自开业至今,始终以“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内容;在大街小巷,也到处可见孔子与六艺的各种元素。

如果要追溯“六艺”起源的话,要回到周朝。在《周礼》一书的《地官》篇、《保氏》篇等文献中,都曾对六艺进行过阐述。在周代的贵族社会,为了能够“造士”,或者说是培养继承人,士人的孩子必须学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因此,在《周礼?地官》中,对于六艺有着详细的记载:“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关于“六艺”最早最详细的记载。

根据汉儒以及后人的解释,“六艺”的具体内容如下:

礼指“五礼”。这“五礼”分别为吉、凶、宾、军、嘉。吉礼指祭祀之礼,凶礼指丧葬之礼,宾礼指接待宾客之礼,军礼指军旅之礼,嘉礼指冠婚之礼。

乐指“六乐”。郑玄注曰:“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大武》也。”相传,这“六乐”分别是黄帝、尧、舜、禹、汤、武王之乐。

射指“五射”。郑玄注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白矢指矢在靶而穿靶,露出矢白;参连指一矢之后接着三矢连续而至;剡注指羽头高而簇低,剡然而去;襄(“襄”通“让”)尺指臣与君射时不与君并立,臣避让一尺;井仪指四矢贯靶,方位井然。据称,此乃射礼的五种射法。

御指“五驭”。郑玄注曰:“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鸣和鸾,和是车轼上的铃,鸾是车衡上的铃,车走动时,“和”“鸾”相和,表明车子行进稳健;逐水曲,御车随逐水势之屈曲而不坠水;过君表,用褐布缠旃为门,用裘缠木椹作为?车从中间穿过不得碰撞;舞交衢,在交道上驾车,车的旋转与舞节相应;逐禽左,谓驱逆之车,逆驱禽兽使左,当人君以射之,人君自左射,簇贯右?为上射。据说,这是贵族、士大夫应该掌握的驾驭战车以及田猎的五种技法。

书指“六书”。“六书”指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这是汉字构成方面的知识。

数指“九数”,即“九章算术”。相传“九章算术”为周公所作,凡九篇。分别是指《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盈不足》《勾股》。

社会环境决定“六艺”普及。那么古人为何把“六艺”当做最为基础的技能来进行学习呢?在那个时代有这么个说法,叫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谓的“祀”,就是指祭祀,在先秦时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而所谓的“戎”,则是指兵战、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一场战争往往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而与之相对的是,在祭祀中,礼仪与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项目,所以很多士人的孩子,从小必须学习这两样技能,就是礼仪与音乐。与礼仪与音乐在祭祀中不可或缺相似的是,在当时的战争中,弓箭与驾车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如此,在古代“六艺”中,“射”和“御”也成了两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在最初的时候,“书”和“数”也是两个必修课,作为当时的士人的孩子,必须要具备写字和算数的能力。

儒家的“六经”称为“六艺”,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很多典籍有明确记载。

例如,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说:“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又如,班固的《汉书?儒林传序》说:“古之儒者,博学[插图]《六艺》之文。”唐代的颜师古注曰:“《六艺》,谓《易》《礼》《乐》《诗》《书》《春秋》。”

谈起“六艺”时,人们往往会将其与孔子联系在一起。史籍中确实有孔子弟子“身通六艺”之类的说法,显然,它与礼、乐、射、御、书、数是两码事儿。

后人之所以会混淆二者,可能也跟董仲舒后来的上书有关。西汉时期,董仲舒曾经向皇帝上书,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此《汉书?董仲舒传》曾有过详细的记录:“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在上书中提到的“六艺之科”,其实说的是由孔子整理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的统称。在孔子整理传授这六部典籍时,可能还没有“经”这个说法,至少还不通行,因此它也叫“六艺”。战国后期,《庄子》转述孔子对老子谈论这六部著作时,才开始有“六经”之说。

在孔子以及孔子之后的那个时期里,两种“六艺”是并存的,其中“礼、乐、射、御、书、数”作为六种基本技能,是供15岁之前的孩子们学习的,据《大戴礼记?保傅》的记载,在孔子那个时代,孩童至“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而孩子到15岁左右,就应当学习做人与社会管理,这便是《大戴礼记?保傅》所说“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履大节”。

古代“六艺”指的是什么?

六艺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教育体系。其中,六艺就是一个很完善的体系。如今见到的关于“六艺”的说法,有两种形态:一、周朝时期的六种技能,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周礼》)二、则是孔子为其门人弟子开设的课程,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门课程。

六艺应该是古代非常完善的教育体系

六艺就应该是是周代的六种技能。礼,应该是礼节,当时有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指音乐,有六乐之说(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大武);射,指射箭之术,有五射之说(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指驾驭马车的本领,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书,指书法;数,指算法。

礼、乐、射、御、书、数这个六艺,包括了类似如今中小学教育中的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教育中的文、理两个方面。中国的古人是多么的牛气,很早就能完善教育这个复杂的体系。

飞翼君言:中国古人确实很牛的。中国古人很多东西和素质是今天人们缺失的。我们不应该丢弃中国的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古代六艺各指什么?

古代六艺:

1、礼 礼节 古代要求的比较仔细,“吉凶宾军嘉”就是古代的五种礼仪。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也是加强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的主要内容是饮食、婚冠、宾射、飨燕、?、庆贺。吉礼主要是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凶礼主要是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礼、恤礼五者;宾礼一般是指接待宾客的礼节,古代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军礼是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2、乐 指音乐方面的。

3、射 指射箭方面的技术。

4、御 是指驾驶马车方面的技术。

5、书 是指文学、书法方面,也包括识字和作文类。

6、数 算术和数论知识。

孤单蝴蝶影 2023-09-13 11:52:35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一派胡言歇后语上一句

“一派胡言”歇后语上一句:
1、狐狸扮观音。——一派狐言。
2、狐狸吵嘴。——一派狐言。
3、狐狸打官司。——一派狐言。
4、狐狸精告状。——一派狐言。
5、狐狸精骂架。——一派狐言。
一派胡言是汉语词汇。拼音:yī pài hú yán。释义:指不切实际的言语。最早出自明末作家冯梦龙的《警世恒言》。
1、《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听了他一派胡言,也不同他分辨,自去收拾不提。
2、清代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十二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3、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回家之后,虽说有马老爷教他的一派胡言可以抵制,毕竟是贼人胆虚,见了太太总有点扭扭捏捏说不出话来。
4、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和国民党那些大官们叫的什么联饿、联共、扶助农工,全是一派胡言。”

理直气壮什么意思

理直气壮,汉语成语,读音是lǐ zhí qì zhuàng,意思是因为理由充分,所以说话气势壮。出自《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近义词:振振有词、义正言辞。
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造句:
1、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反对他的荒谬论调。
2、只有大公无私,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
3、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倡导科学,反对迷信。
4、他表面上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实际上心虚得很。
5、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帮助那些贫困户尽快脱贫。

爱而不得什么意思

“爱而不得”是指爱一个人却不能拥有他,因为他不爱你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在一起。
“爱而不得”造句:
1、这前后半生辛苦,爱而不得,只因太执着。
2、长相守,本就是苦的。因爱而不得,求而不能。这世上,哪里有真正的长相守?都不过是,今朝欢愉,一世长殇。
3、爱而不得之后,最卑微的愿望大概就是能换一种身份陪在她的身边。
4、爱极生恨,总是那颗少女爱而不得的心。就如她说的那样——我若得不到你,就毁掉你!
5、有时候执念会让人越陷越深,爱而不得的心是很孤独的。我理解那种感受,再多人的关心,也抵不过最爱的人一个眼神一个拥抱!
6、人生,最无奈的不是爱而不得。是爱而不得而不得不爱。
7、或许在人的一生中,总有很多爱而不得,恨而无力。
8、那是怎样一种无助而绝望的感觉,你离他很近,但你却爱而不得,愿意把他拱手让人,只为了让他幸福。

拜谢的意思

“拜谢”是汉语词汇,拼音:bài xiè,释义:行礼表示感谢;十分感谢。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雠於简主以为相,其雠以为且幸释己也,乃因往拜谢。”
造句:
1、适逢感恩节到,拜谢恩情当主张;昔年滴水恩,没齿都难忘。
2、万圣节即将到来之际,把鬼神拜谢;谢诸鬼诸仙,向神灵许愿:愿朋友步步高升多赚钱,家庭和睦又美满,没病没灾又健康,生活甜蜜又悠闲。
3、拜谢诸君,愿天佑吾民,天佑吾邦。感谢你们,上帝保佑你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