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

喜欢装点糊涂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本文简介: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官职人物常用词语一.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本文内容: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常用词语集释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一.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二、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2.劝: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考察,核实6.游:①游玩,游览;②交际,交往。

7.当:判刑,判罪。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

20.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21.多:赞扬,欣赏。22.少:批评,看不起。

三、表品性的

1、埂:正直。2、鲠:直爽,正直。

3、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4、谲:欺诈,玩弄手段。

30、劾:揭发罪状。

31、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32、作色:发怒。

33、阴、间、密:表暗中

34、中、谮、诬:表诬陷

35、觐:朝见帝王

36、

不能喻之于怀:知道,了解,明白。

37、

终不敢诘:()责备,追问。

38: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表责备

39:造、过、访、谒(见)、顾:表拜访

40、如、过、诣、往、经:表到往某地的:

41、遁:逃。

42、逋欠:拖延,迟延。

43、事既未然,脱可免祸:表推测,也许、或许;

44、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倘若、4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表反问,难道、怎么。

46、下车伊始:刚上任、刚到任。

47、.用事:掌权,主管。

48、.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第一类:官职变迁类

1、贬

降职

《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

2、谪

被罚流放贬职

《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

调职

《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

主持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

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

《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

担负、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

授给、给予

《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征召

《晋书·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

推荐、推举

《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偏:指任副职的人)

10、迁

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1、除

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臣洗马。”(洗马,官名)

12、提

提拔

《北史·魏收传》:“~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

13、坐

因犯……罪或错误

《汉书》:“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

+(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

+(某官名)”。

第二类:古今同形异义类

卑鄙

【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不过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如: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必

【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好

【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如: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初一

【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从而

【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处分

【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如: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从事

【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如: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大风

【今义】巨大的风。【古义】麻风病。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地方

【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如: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斗争

【今义】指对抗或奋斗行为。【古义】吵闹、打架。如: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羌村三首》)

多谢

【今义】对人表示感谢之辞。【古义】多多劝告。谢,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反复

【今义】①一次又一次,重复。②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古义】扭转形势,回复到原先的状态。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风流

【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逢迎

【今义】迎合、巴结。【古义】迎接;如:新妇识马声,蹑瞬足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非常

【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感激

【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更衣

【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事

【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豪杰

【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②同今义。

何苦

【今义】何必,表示不值得;【古义】哪怕、怎怕、怕什么。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活人

【今义】活着的人。【古义】养活人,救活人。如: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甘薯疏序》)

或者

【今义】表示选择的连词或副词。【古义】有的人,有些人。如: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治平篇》)

横行

【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古义】纵横驰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即使

【今义】表假设关系的让步连词.【古义】即,副词,就、便;使,派·、让。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交通

【今义】①往来通达。③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①勾结,如: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②交互相通。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结束

【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理好装束。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冯婉贞))

鞠躬

【今义】弯身行礼。【古义】恭敬谨慎地,如: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具体

【今义】不抽象,不笼统。【古义】具,具备,体,形体。如: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会计

【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西门豹治邺》)

慷慨

【今义】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气,意气激昂。【古义】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如: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可怜

【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古义;①可爱。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雀东南飞》)②值得同情。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以

【今义】能够。【古义】可,可以;以,凭借,用来。如: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赤壁之战》)

开张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不闭塞,广泛。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老大

【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古义】年龄大。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南面

【今义】南方,表方位。【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如: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

烈士

【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美人

【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宫妃。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如:相如前进缶。(《廉蔺列传》)

亲戚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辞》)

其实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古义】①它的果实。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②那实际情况,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秋天

【今义】秋季。【古义】秋,秋天;天,天空。如: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妻子

【今义】配偶(女方)。【古义】妻和子女。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如: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山东

【今义】山东省。【古义】指战国时秦国殽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如: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稍稍

【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束手

【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古义】投降。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虽然

【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

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①……的原因。如:此其所以败也。(《察今》)②用来……的办法(手段、工具等)。如: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篇》)

无论

【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宣言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学者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以往

【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蔺列传》)

以致

【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古义】用来招请、招集。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一切

【今义】全部的。【古义】一律,一概。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采草药》)

殷勤

【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如: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因为

【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有意

【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①愿意。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想法、打算。如: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约束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丈人

【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

丈夫

【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如: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指示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于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古义】至,动词,表动作,到;于,介词,介绍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屈原至于江滨。(《屈原列传》)

智力

【今义】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古义】智慧和力量。如: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中间

【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祖父

【今义】父之父。【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14)孤:幼年失去父亲。(15)贷:借出、借入,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17)白:告诉。(18)与:赞扬。(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26)令:美好,县令。(27)执:捉拿。(28)延:延请。

(29)省:减免。(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34)赧:因羞愧而脸红。(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造访。(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43)典:主持。44、劾:揭发罪状。

45、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46、作色:发怒。47、阴、间、密:表暗中

48.中、谮、诬:表诬陷49、觐:朝见帝王50、

不能喻之于怀:知道,了解,明白。

51、

终不敢诘:()责备,追问。52:过、责、咎、诛、让、谴、尤、折:表责备

53:造、过、访、谒(见)、顾:表拜访54、如、过、诣、往、经:表到往某地的:

55、遁:逃。56、逋欠:拖延,迟延。

57、事既未然,脱可免祸:表推测,也许、或许;

58、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倘若、4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表反问,难道、怎么。

59、下车伊始:刚上任、刚到任。

60、.用事:掌权,主管。61、.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六、时间词

1.俄、俄而、俄顷:不久

2、顷、顷之、顷刻、有顷:一会儿

3、旋、寻:

不久

4、既、既而:不久

5、先是:这以前

6、当是时:在这时

7、曩:过去

8、尝:曾经

9、昔:过去

10、向:过去

11、比、迨、逮、及、洎:

等到

12、居无何:过了不久

拨云见日 2022-07-19 00:23:40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僻不当道者的当是什么意思

“僻不当道者”的“当”指面对,动词。出自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
原文节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译文: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象,又生动有趣。
语言简洁、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一年又一年的感慨诗句

一年又一年的感慨诗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唐代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6、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代李白《将进酒》
7、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两个不可数名词做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还是复数

两个不可数名词做主语谓语动词可用复数,也可以用单数,分两种情况来使用:
1、并列结构作主语时谓语用复数。如果两个不可数名词是指两样东西,则谓语动词用复数。
例:Coal and iron are minerals.煤和铁都是矿物。
2、如果两个不可数名词是指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或因其紧密相关而被视作一个整体,则谓语动词用单数。
例:Trial and error is the source of knowledge.反复试验是知识的源泉。
除了并列结构作主语时谓语用复数,还有当不可数名词前有表示数量的复数名词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
例: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 are needed.需要大量的水。

独门绝技的绝是什么意思

“独门绝技”的“绝”意思是卓越、独一无二。“独门绝技”是指某种武功或艺术独家所有,没有别人掌握同样的武功或技能。绝技的意思是人所具有的独一无二或者超出常人的技艺。出自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造句:
1、用筷子来优雅的吃鸡翅膀是我的独门绝技!
2、此外,巴马人“适欲”性保健是其长寿的独门绝技,巴马人具有独特的婚姻习俗,笃行晚恋晚婚晚育,婚后分居而住,分床而眠。
3、每家餐厅都有自己做鱼的独门绝技,野猪林江鲢火锅也不例外。
4、无情、铁手、冷血、追命,温瑞安笔下的四大名捕具有独门绝技,江湖行事风格也如其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