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庄绍光人物形象分析

浮梦
精选回答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是什么?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人物形象是淡薄功名,傲视权贵。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在科举制度和八股毒害的世间,科举成为求取功名仕途的桥梁,极少数人一跃而上,杜少卿与之完全不同,他是真儒名贤,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

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庄绍光人物形象分析

杜少卿的结局

杜少卿依靠着在南京遇到的几个知己,相互扶持,优雅地走完一生。杜少卿这个形象,许多研究者都指出这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皇帝也听说了他的才能,并且派大臣前来劝说她到京城做官,但是他淡泊名利,不敢去京城做官。

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淡薄功名、傲视权贵;尊重妇女,反对歧视和摧残;讲究传统美德;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x7f

淡薄功名,傲视权贵。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在科举制度和八股毒害的世间,科举成为求取功名仕途的桥梁,极少数人一跃而上,一旦成名就变身为鱼肉百姓、贪得无厌的假名士,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杜少卿与之完全不同,他是真儒名贤,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有着豪放狂傲的性格。

对妇女尊重,反对歧视和摧残。

(一)、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

在封建社会的毒害下,世人皆以“三从四德”约束女子。杜少卿却不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约束妇女的“三从四德”。别人劝他纳妾,他引用晏子的话:“今虽老而丑,我固反见其姣且好也。”他反对纳妾,说:“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

(二)、极力赞扬争取人格独立的妇女,赞扬与封建道德对立的反抗精神。

从携妻游园,到支持抗婚逃婚,再到反对纳妾,杜少卿的妇女观、夫妻观已经超越他那个时代的限制,达到近代先进思想的境界。

讲求传统的美德。

(一)、讲求孝道。

“但凡说是见过他家太老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因此,他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养在家里当祖宗看待,还要一早一晚自己伏侍”,连他的夫人也亲自“煨人参”、“送人参”。

(二)、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尚义任侠。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与慷慨无私的帮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史记·游侠列传》写到:“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颂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己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

即使他自己的生活极为贫困,捉襟见肘的现象不断出现,也不改其乐于助人的性情。例如他的表兄余有达来南京探望,他却无力为其接风,幸亏庄濯汇送来节礼,这主人才做得成。

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

少卿敢于对某些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提出大胆的挑战,表现了离经叛道的可贵勇气。高翰林指斥杜少卿“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与”,这恰好说明杜少卿眼里没有封建的等级名分和尊卑秩序,不屑于封建正统的“正经人”。

当朱熹对经书的注释被钦定为标准答案的时候,他敢于挺身说只依朱注是“固陋”,认为“朱文公解经,自立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而今丢了诸儒,只依朱注,这是后人固陋。”他写了一部《诗说》,竟敢与朱熹唱反调。一点微小的学究式的胜利,这是在批驳理学教条,捍卫自己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生活信念。

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分析

杜少卿轻财好士,遗落物务,对钱财持超脱的潇洒态度。他对祖上留下的产业究竟有多少也没有个准数,也根本不想弄清仆人从中捣了些什么鬼。有钱时大捧的银子送人,无钱时一笔笔卖了田产也要济助朋友。杨裁缝的母亲死了,无力埋葬,杜少卿手头无钱,竟将刚完工的一箱秋衣相赠。鲍廷玺想弄一笔本钱拉戏班子,也得到杜少卿的解囊相助。杜少卿不断给别人钱财资助,来者不拒,有时根本不管别人的用处。冒籍的童生想进考场,需要捐资修学宫,杜少卿立即拿出一百二十两银子;臧蓼斋想花钱补廪,也得到杜少卿鼎力相助。杜少卿虽然自己的生活并不奢华,却在朋友身上花钱如水,不久就把祖遗的家产挥洒殆尽。他毫不介意,卖了房屋与娘子同到南京去住。路上管家王胡子拐了二十两银子逃走,杜少卿也只是付之一笑。杜少卿在南京依然轻财帛、重友情,慷慨豪爽如故。后来竟弄到从安庆回来时没有盘缠、吃了茶拿不出茶钱, “船钱饭钱都无”的境地,却仍然谈笑自若,不以为意。

杜少卿藐视礼法、蔑视权贵,心目中根本没有什么等级名分的念头,只要合得来, “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与”,跟他们平起平坐、纵论古今。他心里敬的是正直朴实、品格高尚的人,老管家娄焕文在轻财仗义、怜贫爱士等方面与杜少卿心思相通,他便把娄老伯当父亲一般侍奉,在他病中,杜少卿一早一晚殷勤侍候, “养在家里当做祖宗看待”,娄焕文去世,他又赶去扶柩大哭,令“陶红一镇上的人, 人人叹息”。他又十分厌恶那些作官为宦的伪君子,厌恶那些仗势欺人、作威作福的盐商豪富。本县父母官王进士一再想结识他,都被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从心眼里看不起他们,称他们是“灰堆里的进士”。对科举考试这一读书人向上爬的阶梯,杜少卿更是不屑一顾, “从不替学里相公说一句话”。又不喜欢人家说要出来考, “你要求他,他就劝你不要考”。在他心目中, “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才是最有意思的。所以后来朝廷征辟,李巡抚要以“品行端醇、文章典雅”推荐他,他却以“麋鹿之性、草野惯了”相辞。征辟,这一在世人眼里看来是升官发财、取得荣华富贵的捷径,在杜少卿看来却成了束缚个性、限制自由的羁绊。听说天长县差人是为征辟事而来,他急忙回家, “取一件旧衣、一顶旧帽子,穿戴起来,拿手帕包了头,睡在床上”装病,直到骗得知县信任,备文书代他辞了征辟,他才“心里欢喜”,说: “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

杜少卿个性中有许多具有民主色彩的成份,他向往个性自由、不受羁绊的生活,为此,他既摆脱了钱财俗务的纠缠,又冲破了八股举业的牢笼,在秦淮河畔经营了一个能放任性情、舒展个性的小天地。在思想观念上,他更有许多为当时社会所难以容纳的异端邪说。由于历史的局限,他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但对于儒家的道德理论和经典,他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阐释。他反对盲目因袭,谴责人们在解释《诗经》时“只依朱注”的固陋做法。对《诗经》中一些篇目,他发表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见解,表现出对淡泊功名、乐天知命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杜少卿是重视孝道的,他尊重父亲“全不晓得敬重上司,只一味希图着百姓说好”的做人准则,对父亲怀着深深的怀念之情。 “但凡说是见过他家老太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求他相助的人,只要是为奉事父母、殡葬先人,他都立即慷慨解囊。但他的重视孝道,完全是因为看重亲子之间天然纯洁的真情,与纯粹的封建道德已不完全相同,而有某种程度的突破。杜少卿对儒家轻视妇女的理论和陋习也极力反对,他愤怒斥责纳妾制度,认为“娶妾的事” “最伤天理”。他尊重妇女,不仅平等对待自己的妻子,遇事总和她商量,而且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携着娘子的手同游姚园,笑声震落在清凉山岗,令园中游人也“目眩神摇,不敢仰视”。后来,他在秦淮河畔结识了不愿作盐商的小妾而私逃出来的女子沈琼枝,他“既无狎玩的意思,又无疑猜的心肠”,十分同情她的遭遇,由衷赞赏她不慕荣华不惧威势的品格和气概,说道: “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这番话,在当时轻视妇女。视女人为玩物的社会中正如一道反叛的闪电,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杜少卿性格的核心是任情旷达、愤世疾俗。他的思想言行固然有令人称快之处,但是,由于一味沉醉在自己的任性和豪爽之中而没有顾及行动的结果,有时反被封建势力和无行文人钻了空子,如臧蓼斋补廪,明明是为了“做知县、推官,穿螺蛳结底的靴,坐堂、洒签、打人”,杜少卿也不是不知道,却一面笑着骂其“匪类”,一面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这实际上为其走向官场增添了一个筹码。张俊民的儿子要考秀才,王胡子做下圈套,投其所好,果然骗得杜少卿贴钱送这位童生去应考。他只管自己豪爽得痛快,即使违背了反对科举考试的初衷也在所不惜。这一切使他虽然明于知世,却昧于知人,正如娄老太爷所说,他“不会相与朋友”, “贤否不明”。这种“贤否不明”无疑使他的任性旷达、豪爽仗义带上了一点盲目的色彩。

杜少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王冕是作者心目中的主要理想人物,因此在全书一开始就用他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正面表明著书的宗旨。

杜少卿是作者着笔最多、用力最勤的一个正面人物形象, 在他身上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

与杜少卿性格气质相近的正面人物,还有早子杜少卿出现在书中的蘧景玉,以及到第四十六回才出场的虞华轩。他们可以说是作者对杜少卿这个艺术形象的补充。虽然着墨不多,却都具有反功名富贵,反市侩作风的特点。可是蘧景玉的孝道,虞华轩的“知书达礼”,也同样是吴敬梓思想中所存在的正统儒家封建思想的反映。

在《儒林外史》中作为“上上”人物出现的是虞育德和庄绍光。他们甚至是杜少卿最推崇、最敬重的人。虞育德在书中被称为“真儒”,而且是当时唯一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德 化”旁人的“圣贤之徒”。祭泰伯祠的“大典”就是由他“主 祭”的。这个人虽有“待人厚道”的“美德”,却不大讲是非原则

杜少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淡泊名利,豪放不羁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典型的正面刻画的人物。杜少卿出身于一个大地主官僚家庭,性格比较豪放,视权贵和名利为粪土。当时的科举制度大环境下,八股取士成为很多书生追求富贵的桥梁,一旦中榜就变得贪得无厌,追求名与利。杜少卿与这些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藐视县里的秀才,称这些秀才是奴才。皇上征辟对多少人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杜少卿却在家装病极力婉拒。杜少卿的夫人打趣他说,朝廷请你去做官,你怎么装病不去呢。杜少卿开玩笑似的跟夫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做官,向往自由舒适的小日子的愿望,充分表现出杜少卿对功名与富贵的不屑。

二、倡导妇女的平等地位

封建社会制度下,三从四德成为妇女的束缚。杜少卿却不受这些封建习俗的禁锢,对待自己的妻子格外尊重,认为妇女应该站在一个社会平等的地位上,不倡导社会形态下出现的三从四德。杜少卿反对纳妾,尊重妇女,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思想。除此之外,杜少卿也赞扬敢于反抗保障自身权益的妇女。在这部小说中,沈琼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这位有勇有谋的女性用勇敢与智慧为自己的人格独立进行斗争,获得女性尊严。与此同时,她也向人们表明努力才是解救自己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在当时社会形态下,世俗眼光将沈琼枝定位为江湖之盗时,杜少卿也极力赞扬她奋勇反抗,不慕名利,不甘心被人玩弄的精神,进一步体现出杜少卿的可贵之处。

三、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

杜少卿在当时社会制度等级严明的环境下,追求自由的生活,但十分注重孝道。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郭孝子,杜少卿十分推崇他二十几年不放弃寻找自己的父亲,在杜少卿看来,这种孝行是十分可贵的,也是值得赞扬的,为此杜少卿不顾惹祸上身的麻烦,让郭孝子在自己家里休息,并跟自己的妻子一起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杜少卿与六朝文人存在一个共同之处,比较向往回归大自然,认为自然是美好的生活家园,不愿意进京做官,向往与妻子一起看花喝酒,自由自

在的生活。杜少卿虽然不经商也不做官,也没有什么赚钱的本领,但是当别人遇到困难向他倾诉时,他会慷慨解囊相助,即便是杜少卿自己的日子比较清贫,甚至家弟拜访也无力为他接风,但也不能改变他乐善好施的性情。杜少卿演绎出优良传统美德的真谛。

日久生情久厌情 2024-05-05 13:57:25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描写黄山天都峰的诗句

描写黄山天都峰的诗句:
1、孤峰突兀现青虚,喜若羁人望故都。神马已驰身尚远,却疑真有二文殊。——李弥逊《次韵公显宫教实见天都峰》
2、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传。——《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
3、九上黄山绝顶人,纵横古今感微尘。笑煞天都峰巅客,人间咫尺数烟云。——刘海粟《画天都峰自题》
4、维帝有下都,作镇此南国。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晴云无尽藏,竟日袅幽石。诸峰三十五,离立侍傍侧。会稽眇小哉,请议职方籍。——范成大《天都峰》
5、山川形胜雄江东,九华辉映天都峰。传闻早已汤胸臆,恨不插翼长相从。朅来随牒官秋浦,城郭奔驰厌尘土。絜家捧檄过临城,偷闲两作烟霞主。黄山登鉴原无由。何期易地太平游。清池轩害日舒丽,突兀楼观撑深幽。凭高徙倚敞心目,绝壁半天横碧玉。回溪千里指顾间,螺髻分明三十六。壮怀高向紫霄悬,俯视培楼真一拳。古今秀色餐不尽,笔端收拾生去烟。萍踪倘未逐流水,古刹相望二三里。暇时风月得交游,鸥鹭同眠勿惊起。——石应孙《游黄山》

一的因数有几个七的因数有几个十的因数有几个

1的因数有1个,就是1本身;7的因数有两个,就是1和7;10的因数有4个,就是1和10、2和5。假如a*b=c(a、b、c都是整数),那么我们称a和b就是c的因数。需要注意的是,唯有被除数,除数,商皆为整数,余数为零时,此关系才成立。反过来说,我们称c为a、b的倍数。
整数(integer)是正整数、零、负整数的集合。整数的全体构成整数集,整数集是一个数环。在整数系中,零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1、-2、-3、…、-n、…(n为非零自然数)为负整数。则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整数不包括小数、分数。

使人耽之若是的使是什么意思

“使人耽之若是”的“使”是假如的意思。
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意思是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使字的意思是:
1、派遣。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公子黄愬二庆于楚,楚人召之。使庆乐往。杀之。”
2、命令。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3、致使,让。出自韩愈《秋怀诗》:“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
4、出使。出自韩愈《送殷员外序》:“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出于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
5、假使。出自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使尽用其策,西北边故所没地,可指期而有也。”

作业本是什么意思

“作业本”的意思是:指学生或其他学习的人专门用来做作业的本子和通常辅助教材的练习册。例如课堂作业本,像数学本、外语本、作文本,有的被用作草稿本之类的本子。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或较为复杂的工种,都需要详细的记录数据;操作规程完成记录的专用记录本也称“作业本”。
“作业本”造句:
1、这作业本的封面设计得很新颖。
2、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抽查我们的作业本。
3、没有老师的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去讲台领取作业本。
4、我的作业本丢了,急的我好像热锅上的蚂蚁。
5、作业本高高地堆成一摞所有的本子一尘不染。
6、这种作业本,由于质次价高,所以摆在柜台上半个多月,一直无人问津。
7、用姐姐寄来的钱买铅笔盒、作业本和书包,还绰绰有余。
8、她漫不经心地走到老师面前,把作业本交到老师手上。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