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这些诗人的称谓你知道吗?

一场游戏一场梦
精选回答
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这些诗人的称谓你知道吗?

中国历史上的诗人数不胜数,他们用瑰丽的想象、优美的诗句描写世间万物、人生百态,寄托他们的情感,表达他们的追求和抱负。说起诗人,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多的比如诗佛、诗鬼、诗狂什么的,大家知道的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就为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画像

对于李白的诗,不需要在下过多的描述,李白被称作诗仙,是无可置疑的,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语言优美奔放,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记录了这时期的历史巨变,表现出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尊杜甫为“诗圣”。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佛:王维

王维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写意传神、形神兼备。王维以清新淡雅,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后人称王维为诗佛,是因为王维参悟佛理,对佛法有很深的理解,他的诗中也充满着“佛性”。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开创了长吉体诗,少年时即有才名,七岁时就凭一首《高轩过》令韩愈大吃一惊。相传李贺经常骑着小毛驴四处游荡,想到一些好的句子就写下来放进背包,晚上回家再整理。他母亲就担心他身体不好,如此呕心沥血,恐难长寿。果然,李贺在27岁那年英年早逝。

李贺的诗独辟蹊径,大部分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怀,怀才不遇的悲伤。他的语言悲凉凄苦,营造悲冷的氛围,也是长吉体中关键所在。李贺在诗歌上还刻意追求语言的瑰美冷峭,独具魅力,被人称为诗鬼。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人称“诗狂”。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刘禹锡仕途多次被贬官,他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各地民歌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刘禹锡

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他的诗歌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白居易就推崇刘禹锡为“诗豪”。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刘禹锡和朋友吃糕,想把糕字用在诗里,可转念一想,《六经》中都没有糕字,所以后来放弃了。于是有人写了一句诗来调侃他:“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中一世豪。”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杰:王勃

说起王勃,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句流传千古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然后就是“天下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王勃幼年时有“神童”之名,有一种说法,王勃在作《滕王阁序》时年仅14岁。王勃和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后人也以“诗杰”指称王勃。

滕王阁诗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

白居易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白居易是经过朝廷认证的“诗仙”,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在悼念他的诗中写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囚:孟郊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人,祖籍平昌。孟郊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孟郊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奴:贾岛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经做过和尚,19岁时云游,识孟郊等人,还和韩愈有个“推敲”的佳话。贾岛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惟喜苦吟作诗,在字句上下工夫,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被后人称为“诗囚”。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人必须要靠自我 2023-09-13 16:32:08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慎终追远的意思是什么

“慎终追远”是汉语成语,拼音是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意思是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造句:
一、承先辈嘉言遗风,抚今思昔;继前贤懿德亮节,慎终追远。
二、尽孝不单是父母在世时的事,还要做到慎终追远。
三、慎终追远,天经地义;数典忘祖,天打雷劈。
四、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念和灵魂不灭的鬼神信仰,反映了古代道教“长生久视”和佛教轮回报应的宗教观念。
五、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风俗礼仪。

动物笑谈的中心思想

《动物笑谈》的中心思想: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不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原文节选: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并选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16版)第17课(2017年,由于教材课文调整,本文的课数上调为第17课)。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经常被认作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之一。他开发了从一个早期世代开始的一种方法,从他的老师奥斯卡·海因罗斯·洛伦茨处学习了本能行为,并在部分鸟类(特别是灰泥鹅、寒鸦和家鹅)中使用。他也再发现了原则印(最初描述源自于道格拉斯·斯伯丁)在行为讨厌的鸟上。

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

我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千古一帝的四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皇帝。
1、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2、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3、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4、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什么意思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的意思是: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出自毛泽东的《四言诗·祭母文》: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译文:
我会禀受母亲的诚恳热情,效法她而不违背她。至于母亲的遗憾,必补上遗憾之处。
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母亲的养育之恩,如同春日的朝晖与云霞。
何时才能回报母亲呢?要像精卫鸟衔着石子想填平大海一样,矢志不移。
这篇《祭母文》以恳挚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追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和美德,表达了一个儿子爱母、念母、思母、报母的一腔挚情,具有撼人心魄之艺术感染力。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毛泽东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