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疗法知识介绍
有些人体质较差,往往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冒,这是中医称作“肺卫虚弱”的表现,叫做“正不胜邪”、“虚人感冒”。在病因病机上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对于这些感冒病人,则应在驱除外邪的基础上,再分别补益气、血、阴、阳以扶助正气,达邪外出。
感冒兼气虚用黄芪。
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气虚感冒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益气的药物如黄芪等,扶正以祛邪,使疾病尽快痊愈。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感冒兼血虚用当归。
如果患者除感冒症状外,兼有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悸头晕等血虚表现,可遵医嘱酌情服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等,治以扶正祛邪、养血解表。
感冒兼阳虚用附子。
患者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同时出现怕风、四肢冷、小便清长等表现,可能是出现了阳虚。这时可遵医嘱酌加温阳的药如附子、桂枝等。
感冒兼阴虚用玉竹。
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小便短少、舌红少津等症状时,可能是出现了阴虚。这时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养阴的药物如玉竹、麦冬等(YIqiG.Cn)。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病邪通过皮肤毛孔进入到人体来的“表邪”,在治疗时应以解表祛邪为主。如果在外邪还在体内或者还未排尽的情况下就贸然采用补法,就堵塞了邪气外排的道路,从而“闭门留寇”,加重病情。例如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可用于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口燥咽干等症状的人群。但感冒时盲目服食补药西洋参,不但不利于外邪发散,反而会滋养病邪,这样感冒就不容易好了。不少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等补益药的说明书上都标明“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即感冒时不适合吃。
另外,对于流行性感冒的病人,因发病急,病势较重,发热也高,则不宜进补,应等待感冒好转后再适当辨证施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