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刺赵襄子的故事

月下听花
精选回答

豫让是个杀手有机会暗杀掉赵襄子,为什么一定要在明处杀赵襄子?

“明处”?躲在厕所算明处?伏在桥下算明处?要想在明处动手,还有必要把自己摧残得让人认不出吗?面对面的格斗,那才叫“明处”,豫让根本没机会接近赵襄子,赵襄子也不会跟他格斗,豫让想要复仇只能暗杀!除非有一种方式:假投靠赵襄子,再趁赵襄子不防备时动手。

估计提问者是这个意思,说法上有歧义。

是的,这种方式从成功的概率上讲,当然大得多。

不过人的行为,从来不是“概率”能左右的,比如豫让,即便他丢了自己的命,也不会采取如此下作的手段,因为豫让是义士!豫让与赵襄子的恩怨豫让是晋国卿士智瑶(亦称智伯)的家臣,深得智瑶的信任和尊敬。

后来智瑶死于与韩魏赵三家的战斗,头颅被赵襄子做成了盛酒的漆器。

智瑶死后,豫让一直寻找机会替他报仇。

为了隐藏身份,他在身上刷漆,让自己皮肤生疮溃烂,变得面目全非。

又吞炭,让自己的声带受损,变了音调。

一番让人毛骨悚然的自虐式“整容”后,连他妻子都不认识他了。

智瑶对赵襄子的暗杀有两次,第一次潜伏在赵家厕所,结果,赵襄子如厕时突然“心动”,让人搜查厕所,搜出了豫让。

不过赵襄子很欣赏豫让的忠义,放了他。

第二次豫让躲在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的车队经过时,截杀赵襄子。

这一次,赵襄子的马惊了,豫让被人从桥下搜出来。

这一次,赵襄子没有放过豫让,不过,在豫让死前,赵襄子满足了他一个请求: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让他以剑刺衣,以示为智伯复仇了。

做完这些,豫让伏剑自刎!士为知己者死两次行刺失败后,赵襄子都试图劝豫让改投到他的门下,豫让都拒绝了。

赵襄子是相当的恼怒,责问豫让:“你以前也曾经服侍过范氏和中行氏,这两家都被智伯灭了,你为什么不杀智伯,替你的旧主报仇?为什么独独因为我杀了智伯,就始终跟我过不去?”是啊,赵襄子问得很有道理,既然你要为旧主尽忠,那就应该先杀智伯,凭什么放过他,却跟我死缠烂打?你这不是戴有色眼镜嘛!你的忠义很值得怀疑!豫让说:“我是服侍过范氏和中行氏,但他们从来没尊敬过我,拿我当一般人,所以我只能以一般人的礼回报他们,复仇不是我的义务。

智伯不一样,他对我待我以国士之礼,那我就得以国士的方式回报他!”“士之才德盖一国谓之国士”,智伯拿豫让当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对待,豫让回报他一个“士为知己者死”,不也是理所当然吗?忠义无价如此忠义之士,谁不欣赏!于是赵襄子又说:你为智伯尽忠义,已经做得够多了,我释放过你,也对你仁至义尽。

言外之意,你对智伯该尽心的已经尽心了,我对你也是有恩呐,你又怎么报答我呢?这话分量很重,其实是在拿豫让的矛戳他自己的盾:不是士为知己者死嘛,我赵襄子也很欣赏你啊,并且对你有不杀之恩,马上还可以给你再造之恩,你又怎么回报我这个“知己者”呢?读这段历史,我始终有个感觉:假如赵襄子不说这句话,而是释放了豫让,豫让复仇的意念,恐怕就会慢慢衰退了。

理由很简单,豫让为了“知己者”做得已经足够多,实在是不可为了,而那个被复仇的对象,因为两次恩赦,已经变身他的恩人了,再追杀赵襄子,岂非不义之举?偏偏赵襄子说了,这一句话把豫让逼上了绝路!好,既然“士为知己者死”,两位知己者又是生死冤家,注定不能两全,那就请让我刺你的衣服,算是为智伯尽忠了,我再回报你一个“忠义”,用我的命!其实,赵襄子的本意是想说服豫让回心转意,成为他的门客,没想到在豫让的心目中,“忠义”是无价的,除了生命可以和它对等!到这儿,故事的情节到了高潮。

高潮就是结尾,因为他们谈论的问题,注定不可能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所以,片刻的剑光血色,给故事匆匆画上了令人遗憾的结尾。

然而,故事的尾音却余音绕梁,千年不绝!忠义无法以背叛的方式实现就像题干所说,有人认为,豫让真是蠢得要死,一个假投靠,麻痹赵襄子,以后分分钟都可以实现为智伯复仇的愿望。

这个想法的人,显然不是豫让的“知己”,还不懂得豫让的情怀,以及春秋那个社会大背景。

春秋时代,是一个非常注重“义”的年代,那时的人们如同当今武侠小说里的剑客,充满侠义的高贵精神。

豫让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在那个社会上,其实就是一群寄人篱下的游士,没有地位,依附权贵是他们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

他们唯一拥有的“财产”就是高贵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也变成了当时的社会潮流。

比如,宋襄公对“义”的恪守,都到了迂腐不化的地步。

那么,这种高贵精神体现出来的“忠义”,岂能以背叛的方式实现?假投靠,本来就是“不义”,以“不义”的举动,实现“义”的目的,那么这个“义”还有几分真?能做出这个举动的人,他是真义士吗?豫让就是豫让,他身上流的是游士高贵的血液,充盈的是春秋侠义的风流,蝇营狗苟岂是他能所为!

豫让确实是在暗处伏击,但是都未能成。

而豫让确实有一个机会能够成功刺杀赵襄子,但是豫让没有选择这样的办法,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耻这样做啊!豫让之心感动赵襄子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

赵襄子事后将智伯瑶的头骨做成了饮酒的器皿,豫让非常心痛,决定为主复仇。

豫让假装成罪人,被罚扫厕所,他身上藏着匕首,准备等赵襄子如厕的时候,趁机刺杀,却不想前来如厕的赵襄子心有感应,使下人进行搜查,抓获了豫让,赵襄子决定豫让为了死去的旧主复仇,很感动就放了他。

漆身吞碳的义士豫让以漆涂身伪装成癞疮病人,又吞碳弄哑声音,装成了一个乞丐,结发妻子在街头遇到了豫让都没有认出来,后来却被一个好友偶然认出,看到这样的豫让,好友忍不住落泪,他给豫让出主意,那就是先诈降称臣,获取赵襄子的信任,再利用他的信任去刺杀赵襄子。

但是豫让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这样为后世留下了不好的榜样,他就算再难,也要让那些不臣之人想到他就觉得羞愧。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

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

凡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后来,赵襄子出行,“豫让伏于桥下”,最后刺杀未成,豫让求赵襄子能脱衣,使其借衣服完成报仇心愿,赵襄子依言脱下衣服,豫让三跃击衣,完成了为主复仇的形式,这才自刎而死。

圆满的故事结局以上是《史记》中的记载,而《史记索隐 》中则记录的更为全面,对于此事还有延伸。

《史记索隐 》中提到,赵襄子脱衣后,豫让奋起击之,这衣服却突然冒出鲜血来,赵襄子则应声而亡。

赵襄子允豫让击衣之请 ,让拔剑三跃而击之 ,衣中有血 ,襄子回车 ,车轮未转而亡 ,则精诚所注 ,气固足以摄之矣。

这里或许是过于怪诞,所以司马迁选择略去,我觉得此处不妥,应该予以记录,至于真伪,当由后世逐渐发现,如此才能表达出当时对豫让复仇一事,大众的期望如何,反应出豫让刺杀事件的影响方向。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豫让是一位为主复仇的义士,宁可艰苦卓绝的伏桥如厕、吞炭漆身,也绝不选择假降赵襄子,利用赵襄子信任完成刺杀。

人生如茶 2023-09-04 13:27:29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洌和冽的区别

洌和冽的区别:意思不同、字源不同。
一、意思不同:
洌的意思是:
1、水清,酒清。如:泉香而酒洌、清洌。
2、寒冷。如:洌寒。
冽的意思是:指寒冷之意。如:凛冽、冽风。
二、字源不同:
1、洌:形声字。水(氵)表意,篆书字形状像一道水流,表示水清;列表声,列本作分解,水清则可分辨水中之物。本义是水清,影身为酒清。
2、冽:形声字。冫表意,古文字形体像冰,是冰的本字,表示寒冷;列表声,列本指分解,表示严寒能冻裂泥土或瓦器。本义是寒冷。
“洌”常用词语:
1、清洌:读音:qīng liè,解释:水质清澈而透亮。
2、潎洌:读音:piē liè,解释:水流轻疾貌。
3、浓洌:读音:nóng liè,解释:浓郁清洌。
4、清洌可鉴:读音:qīng liè kě jiàn,解释: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洌:水清。鉴:照。
“冽”常用词语:
1、凛冽:读音:lǐn liè,解释:寒冷得刺骨。
2、锐冽:读音:ruì liè,解释:尖利凛冽。
3、腊冽:读音:là liè,解释:腊月的严寒。
4、飂冽:读音:liù liè,解释:形容风快疾而寒冷。

援手是什么意思

援手是汉语词汇,拼音yuán shǒu,意思是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泛指援助。出自《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造句:
1、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向灾区同胞伸出了援手。
2、对于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手,不该幸灾乐祸。
3、谁愿意在你走投无路时伸出援手,那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4、每当我们独立无援时,首先向你伸出援手的往往就是你的父母。
5、看着那个女孩被抢劫,他不但不施援手,反而助纣为虐,协助歹徒逃逸。

彼时是什么意思

彼时,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shí,意思为那时。
出处:
1、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
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我彼时不知府上是那一位做主人,今日说起来,想必是少卿兄无疑了。”
3、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环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又说:‘快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作一首挽词。”
5、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6、《花月痕》第二回:“我彼时因春闱在迩,婉辞谢去。”
7、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彼时江以南,为南蛮鴃舌之乡。”
近义词:那时。
造句:
1、彼时的工党政府被告知说,只有削减预算赤字尤其是失业补助才能平息市场,否则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将在两个星期后告罄。
2、夏天来了,彼时的我带着青春的张扬,换上一件栀子花的衬衫,衣角温柔地在温暖的阳光下摆动。

沈从文的文学成就

沈从文在浪漫主义文学上成就较高,是属于京派作家。他的小说语言古朴简单,婉约细腻,带有诗意的美。他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乡土小说着重描写人物心灵的淳朴善良,展示出对乡土生活的赞美与怀念。
沈从文另一种小说是以城市生活为题材,不过这一类小说一般都是批判讽刺小说,通过幽默辛辣的语言展示了都市生活和人性的丑陋,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生活的思考。沈从文的小说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那是一种内心和人性美,不被金钱和权力所污染的纯洁。而他的著名小说《边城》就很好地反映了沈从文的思想观念。小说描写了在小镇茶峒,纯洁善良的翠翠和朴实勤劳的爷爷一起生活,翠翠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阳光热情的傩送,他们喜欢上了彼此,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他们之间的爱情成了一个悲剧。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