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是哪个名著里的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杨子荣的形象也人尽皆知,近似于《第一滴血》中兰博的孤胆英雄形象多少让人感觉不太真实。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杨子荣这个人吗,英雄又是如何牺牲的呢?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确实有杨子荣这个人。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人,牟平今天属于烟台市的牟平区。
杨子荣这个名字是1945年参加八路军时自己改的名。
杨子荣的父亲是一个泥瓦匠,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四岁的时候,杨子荣跟随父母闯关东,后来迫于生计,母亲带着他回到山东老家。
12岁的时候杨子荣再次闯关东,在丹东打工,干过缫丝,在鸭绿江当过码头工人、苦力,当过伐木工,放过排。
充分接触了社会底层,三教九流,江湖庞杂,各式各样的人,杨子荣后来在剿匪中用到的江湖规矩,江湖黑话,就是在此时掌握的。
杨子荣参军后,很快就被派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剿匪,创造了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比如400人抓捕土匪1200多人,100人抓捕土匪400多人。
当然,最为经典的就是在海林县(今县级海林市)活捉以“座山雕”为首的土匪。
在这场极为经典的剿匪战斗中,杨子荣机智、勇敢、果决、善战、冷静,在影视文学作品的渲染下,尤其是不久前在武侠神导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简直就是单刀赴会的关公,亦或是中国版的“兰博”。
其实这次剿匪战斗规模并不大,座山雕一干土匪一共才25人,不过这丝毫不能掩盖杨子荣卓越的军事才能。
可惜的是,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海林追剿土匪郑三炮等人的过程中,在路边一个隐蔽的窝棚中发现一名土匪。
杨子荣在踹开门瞬间开枪时,由于天气太冷,枪栓被冻无法击发,随后被土匪击中牺牲。
杀害英雄的土匪叫孟同春。
最后说一句,英雄杨子荣智取威虎山和牺牲的地方都是黑龙江牡丹江海林市,海林还有一个从去年开始名声大噪的称呼——中国雪乡。
《智取威虎山》让我们认识了杨子荣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他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关于他的故事也是真实的、可信的。
那么,历史上的杨子荣到底是如何牺牲的呢?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人。
在参加革命后,他更名为杨子荣,这也导致后来我们在寻找他的家人的时候,大费周章。
在抗战后,他随部队进入东北,改编到了牡丹江军区。
当时,杨子荣所在的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肃清当地的土匪。
杨子荣与自己的战友们在歼灭了大股土匪后,组建了侦查小分队,深入虎穴,消灭残匪。
其中,最为精彩的要属1947年2月6日,杨子荣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了土匪头子座山雕。
后来,他的故事被改编成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小说、电影《林海雪原》。
历史上的杨子荣并没有在活捉座山雕的战斗中牺牲了,而是牺牲在了十几天后的另一场剿匪战斗中。
在座山雕这股土匪被消灭后,在牡丹江地区还有郑三炮这股土匪没有消灭。
1947年2月22日,杨子荣得到了土匪郑三炮在闹枝沟一带活动的可靠情报。
于是,他带着侦查班去侦查消灭这股土匪。
22日当晚,他们在一个打皮子的老人的窝棚休息。
由于杨子荣带领的侦查小分队走得太急了,没有带擦枪油。
后来,打皮子的老人提出可以用野猪油擦枪。
23日天刚亮,杨子荣他们经过急行军,找到了土匪郑三炮藏匿的窝棚。
杨子荣带头冲向了窝棚,其他战士紧随其后,他一脚将门踹开,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随即屋内传来拉枪栓的声音,杨子荣立即扣动匣子枪的扳机就打。
可是没有想到,枪竟然没有打响,再打一枪也没有响,但此时窝棚中土匪的枪响了,杨子荣首当其冲,胸部连中三枪,倒在门口,血流满地,想要说话,但没有等说出来就停止了呼吸。
随后,愤怒的战士们冲上来,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股脑的招呼,7名匪徒五死一伤一逃。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不幸牺牲,时年31岁。
如果不是枪没有打响,杨子荣很有可能就不会牺牲了,真是令人惋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