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不能直呼其名

高山流水
精选回答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的社交礼仪一般都会觉得比较复杂,在语言和动作方面都有着诸多讲究,稍微不注意可能就会被人诟病,加以嫌弃。那在古代,人们一般会避免直呼其名,而是称字,不过取名不就是为了给别人叫的吗,为什么又不让直接喊名字呢?这便是在姓名方面的学问了。下面就和大家讲讲这里面的奥秘,也算是个有趣的小知识,如果感兴趣的话就来了解看看吧。

为什么要取字

现如今我们的名字,大多只有一个,名字一体,从一而终。其实在古达,古人们却不然。他们有名、有字、有号。做官的,死后还有谥号,比如宋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礼记·檀弓》说“周道也”。西周时对“士”以上的贵族有一套规定:“子生三月,则父名之”;“男子二十,冠而字”。西周人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称呼:成年之前称“名”,行了冠礼即举行成人礼后就得称“字”。

那为什么就不能沿用其名呢?

《仪礼·士冠礼》有解释:“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另取字是为了敬名。都是称呼,为何独独要敬名?我们先来看看何为名,何又为字。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对名字有一句经典性解释:“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是用来表示本身,字是解释、补充名的性质与含义,表示德行。比如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字幼安。怎解?根除病疾,从小自然安康。唐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原来,名与字就像一对好搭档。

无论古今中外,取名都属于人生大事。在西周,孩子满百日后,贵族人家要择日、沐浴、更衣。然后,在和煦的晨光中,母亲抱出孩子,面东而立。父亲握着孩子的右手,郑重宣布其名。整个命名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而这个“名”,也从此与孩子如影随形,成为他的符号、代称,“名”人一体。

避免被直呼其名

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会有很多考量:好听的?吉祥的?古人也有取名原则,大体是依据婴儿出生时的生理特征、相貌、祥瑞、事件、情状等等,再加上父母的期许。郑庄公出生时难产,便叫“寤生”;陶渊明的长子名陶俨,显然希望他恭敬、庄重。总之都是依人而名,或者说希望名如其人。有时名与本尊关联感太强了,甚至有命如其名之神力名如此重要,岂能由人随意呼来唤去,又或被宵小之辈玷污?所以,给成人取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被人“直呼其名”。或者用于不良目的。

先秦时流行一种巫木“诅”,其思维逻辑就是以名代人一一获取敌人、对手的名字,施咒然后控制对方。可见,敬名即敬人,名之尊也即人之尊。不过,现实没有绝对二字。在重要场“名”还是要露面的。这个场合用《礼记·曲礼》的话说,就是“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父亲和君王面前,无论他称还是自称,都称名。上对下称名,是表示尊威;下(自己)对上称名,则表示谦卑。同理,“君前臣名”也适用于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家臣间。可见成年称名与不称名,取决于以方地位的高下。

因此,在古代看似琐碎的人名称呼,实际包含了古代国家秩序如何构建的大问题,必须“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背后的温柔 2023-09-23 12:45:3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早期词风是什么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作品多为婉约风格,属于婉约派代表词人。她有“婉约之词宗”之称,开创了重要的词体“易安体”,该词体对词坛影响深远。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天才女作家,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
展开详情

康德尔的代表作是

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论文集》,汇集了20世纪20年代他本人撰写的论文和发表的演说。1924-1944年,康德尔担任《教育年鉴》的编辑,该年鉴以介绍当代各国教育为主,其中的文章均是由各国知名的教育家撰写的。康德...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意思是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苟且偷安、聊以卒岁。
反义词: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示例:
1、清·彭养鸥《醒世小说黑籍冤魂》第一回:“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2、茅盾《林家铺子》:“这年头,谁能顾到将来呢?得过且过。”
3、老舍《四世同堂》:“他们年岁虽轻,却学会了得过且过,他们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是不便为这个而不去快乐的参加滑冰。”

一个篱笆三个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一谚语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
出自《古今贤文》中的合作篇。
原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推测成书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增补,形成了今天的全书。

拜谢与叩谢用法

“拜谢”指敬辞,行礼表示感谢;“叩谢”指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
“拜谢”造句:
1、我一定要当面拜谢这位好心人!
2、出海平安归来,仍要拜谢妈祖娘娘和白衣大士,有的还专门请戏班子为天后娘娘唱戏答谢。
3、最后,再次诚心诚意拜谢能坚持将近七年的各位朋友!
“叩谢”造句:
1、每一天,我为你祈祷,为你的生命叩谢上苍,为你许下最美好的愿望,祈求众神赐予你幸福和健康。
2、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叩谢的。
3、一众人族突感身轻体健、百病消除,都知晓是三人所为,又一次诚心叩谢。

苟延残喘能形容自己吗

“苟延残喘”可以形容自己。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
成语典故:狼是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东郭先生救了它,它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一位农民路过,把狼打死了。
成语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小聪明永远比不上大智慧。另外,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人们不能乱施善心。生活常常使一些人挣扎在贫困或绝望的边缘,使他们仅仅能够将生命维持下去。若想摆脱这种窘境,就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
用法: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2、明·吴承恩《西游记》:“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