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为什么自称老衲?衲是什么意思?

坐在花园看日落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影视剧里面看到,有很多老和尚在自称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其中有一个就叫“老衲”,而这个称呼一听,基本上就知道对方的身份大概是什么了。那老和尚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自己,老衲是什么意思,衲字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佛家当中,和尚的自称还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老衲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老衲”不是人,而是衣服。

和尚穿的衣服,叫作“衲衣”。“衲”本是“缝补”或“补缀”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缀合而成”之义。出家人的衣服,不求华丽,常用人们遗弃的碎衣片补缀而成,因此就称作“衲衣”。《佛祖统纪》中摩诃迦叶尊者说:“我今亦当随佛出家,即著坏色衲衣,自剃须发。”可见“衲衣”之称由来已久。通常写作“衲衣”,有人说,衲受五种旧弊而作成衣,如写“衲”字则违反了原义。

能够做衲衣的,还不是平常的布料。《释氏要览》介绍了五种衲衣:“粪扫衣有五种:一、道路弃衣,二、粪扫处衣,三、河边弃衣,四、蚁穿破衣,五、破碎衣。又有五种:一、火烧衣,二、水渍衣,三、鼠咬衣,四、牛嚼衣,五、奶母弃衣。以上衣,天竺人讳忌,故弃之。以不任用,义同粪扫,故共衲成衣,名‘粪扫衣’。”俗人抛弃的最肮脏、最破烂的衣服,补缀缝衲为衣,叫作“粪扫衣”,也不算过分。实际上,佛教盛行后,僧尼衣服已非如此。

穿衲衣,是“十二头陀行”之一,每个和尚都得遵守。《佛祖统纪》谈到慧思尊者说:“平时御寒,唯一艾衲。”可见佛门生活的清苦。当然,穿衲衣也是有意义的。《释氏要览》宣扬“衲衣十利”:“十诵云,若衲衣不贴田相,不须披入聚落,此衣有十利:以、在粗衣数,二、少所求索,三、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易,六、少虫坏,七、染易,八、难坏,九、更不余衣,十、不失求道。”这“十利”,将衲衣的优点已讲得十分透彻了。

衲衣为人所共知,成了僧衣的代名词。和尚戴的帽子,也是衲缀细碎布片而成,因此也就称作“衲帽”。《续高僧传·景鸾传》就有“衣以袈裟,覆以衲帽”的记载。

到后来,“衲”也成了僧侣的自称或代称,诸如“老衲”、“贫衲”、“衲子”等。

2、和尚为什么自称贫僧

大家看吴承恩的《西游记》,唐僧最让大家熟悉的一句台词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取经。”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大家最熟悉的台词是全真道士丘处机的:“贫道平生所学,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可见,“贫”不是和尚的专用词,道士也用。

其实,我们知道佛教源自古天竺,也就是印度,但是印度的和尚并没有“贫僧”的自称,这个词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个本土化的名词,而这一个词则源于道教。因为道士自称贫道,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多东西沿袭了道教,所以和尚一开始也自称“贫道”,但是发展到后来,为了区别和尚和道士,和尚才开始自称“贫僧“。那么,和尚和道士为何自称“贫僧”和“贫道”?是表示自己很穷吗?错了,这里的“贫”并不是指“贫穷”。

佛经的《百论疏》里有解释:“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己的谦称。”“贫”是“乏”、“少”,“道”是“圣道”、“修行”,对人自称“贫道”就是谦称自己修行还没到家的意思。所以,不管是道士自称“贫道”,还是和尚自称“贫僧”代替,尼姑则自称“贫尼”,都是自谦“道业不足”的一个道理。

3、和尚真的很穷吗

对于现在的和尚自称”贫僧“”老衲“,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现在哪里还穷啊,都穿的熠熠生辉的袈裟,哪里还有百衲衣,更没有和尚象以前那样托钵乞食了。那么,和尚到底穷不穷呢?真的象网络上所说,他们开豪车,用苹果吗?其实这都是一些少数现象,也是一种表象,真正的佛子是不会那么做的。

因为,真正的佛子都会恪守佛教戒律,佛教戒律规定:“一切亡比丘物,尽属四方僧。”意思也就是说,和尚是没有私人的财产的,寺庙是经济共有的,僧人的所有衣食供给、生老病死都是由寺院承担。所以,你看现在寺庙不管门票和香火收入多高,那都是属于寺庙的财产,而不是某个和尚的,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富庙穷和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和道理。

无为野老 2023-08-16 11:15:54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