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考中考英语听力

闷骚老男人 初中英语
精选回答
A 考查方向及命题特点
近几年中考听力测试题目,主要考查的是考生捕捉主要信息和分析推理的能力。考题通常分四大块,较多使用的题型有:看图听句子,选择图画或答语。听对话选择最佳答语;听短文判断正误;听短文和短文后的问题并回答等。
听力理解的语言材料有别于阅读材料,难度和生词都低于阅读材料。一般题目中所涉及的词汇除人名、地名外基本上都是《考试说明》中的1、2 级词汇。
听力选材都是大纲中规定的交际用语项目。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情景。常涉及的内容有;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常见话题有;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邀请、约会、助人为乐、谈论天气、询问时间等内容。
B 如何准备听力考试
不少同学十分恐惧英语中考的听力部分。其实听力与中考中的其它题型相比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因为,它比完形、阅读等题型所涉及的词汇要少得多。在05、06两年的中考听力中,只有少数词属于3级或词汇表(二)。
由此可见,听力要比别的技能容易见效。但要想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听力的应试能力,就要有一定的应考策略。
一、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可行性计划。
中后期的复习计划的特点就是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听力也不例外。目前,要从考试的实际出发,对复习的内容、数量和时间做出严格的规定。复习内容最好选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的听力材料,至少要练习20套。另外,必须每天至少练20分钟,每周不少于5天。
要合理利用《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表。听力就是再难,所涉及的词汇也不可能超出《说明》中的词汇表。如有条件要把《说明》中的词汇录下来,反复听。听力材料中的大部分词汇为表中的1,2级词,应该相对比较容易记忆。以05年的北京试题的短文(10)为例;
Good evening, everyone, and welcome to Just and Point. My name is Jeffrey Brockman. Just and Point is a programm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on all subjects for all people…这段文字中只有programme, subject为3级词,information属词汇表(二),其它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1,2级词。
因此,有意识的看看或听听词汇表也是提高听力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为自己营造一个“练耳朵“的语言环境。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营造一个“练耳朵“的语言环境的手段很多,但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恐怕还得数我们所学过的课本录音带了。具体作法是: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把录音机打开,边刷牙、洗脸、吃早饭,边听录音直到离家上学。下午一进家门也打开录音机。吃晚饭时也可以边听边吃,就这样,不断地刺激你的耳朵,一直坚持到中考。中国有句老话,“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中考前对听力“恶补“一下,对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精听:“精“指的是质,“泛“指的是量,有量才能有质。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学习的质量。“精听“指的是对录音材料要逐字、逐句、逐段的尽量听清楚。遇到听不懂或听不清之处先不要翻材料看,要反复听几遍,实在听不懂时再翻看录音材料。看看哪些词,哪些句子是同耳朵不敏感的部分。找出问题所在,多听几遍,直至完全搞懂。除了多听之外,还要多读;即朗读听力材料。而且要大声朗读,并尽量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连读等技能。请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会说,才能更听得懂。“除此以外,通过自己的“读“,还可把自己的读音和标准的读音相对照,会发现自己读音的不足之处,看看问题是元音、辅音还是连读、失去爆破等。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加以改正,以避免今后由于自己的读音问题而影响中考听力的成绩。朗读完毕之后,再把听力材料从头至尾听一遍,这时,同学们就会发现听力材料的每一个字都“跳“入了你的耳朵。
泛听:“泛听“训练方法和要求与“精听“不同。“泛听“讲究的是听的速度、数量以及听录音材料的内容和主旨大意,而不是纠缠某一词、某一句的含义。每次做“泛听“时,以听为主,“泛听“的选材可以简单一些,未必一定是中考题,可以是小故事,或其它的材料等。每篇的长度约为150—200词,听两到三篇为宜。 “精“和“泛“的比例可为4∶1或5∶1。这要看自己的情况而定。
C 听力考试答题策略——一猜二记三放
听力的第一题一般为听对话选图。拿题后,要迅速浏览所给的这几幅图,这道题的语言材料一般只读一遍,因此,做题前,必须先把这几幅图的顺序和内容搞清楚。听时,没有时间想,一次就选定,只要认真听了,就不要犹豫。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这道题一般5—6分,录音材料不难,是听力试题中最容易的一道题,只要按看图—听材料—选图这个顺序答题,一般都是可以得满分的。
接下来,就是要抓紧时间把听力的其他题目认认真真地看一遍,这一点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你已经知道了听力的部分内容。听广播的时候,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大大提高了听力的效果。

平静海岸 2022-05-21 17:11:09

相关推荐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山东高考490分能上211吗 可以上的学校

山东高考490分不能上211。211大学2021年在山东投档分数线最低的一所大学为西藏大学,其对应的最低分为522分,最低位次为106395名。山东高考490分能上的学校名称批次平均分安庆师范大学本科494重庆...
展开详情

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

西安的艺术培训班也比较多,艺考生想要让成绩更好,可以去培训班,小编整理了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来看一下!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有哪些青卓学校西安博纳学校西安丹青艺考六艺传媒西安天艺影视培训学校陕西六艺传媒教育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王羲之是哪里人

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字逸少。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冬至的诗句和名言

冬至的诗句:
1、平生少年时,嬉游爱冬至。——郑胤骥《送长蘅偕计北上二首》
2、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重阳见菊占冬晴上熟》
3、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陆游《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取安康襄阳路将至九江矣悲喜交怀作长句二首其二》
4、去年冬至投僧寺,今岁阳生宿店家。——刘克庄《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5、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至日闲居自述(成化甲辰)》
6、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白居易《冬至夜怀湘灵》
7、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迎銮曲·郊祀元君百礼先》
8、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雪晴》
冬至的名言:
1、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语录
2、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西风颂》
3、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左传》

排比句的好处和作用

排比句的好处: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句的气势,使文章朗朗上口,有音律美且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文章的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句来叙事,能使文章层次清楚、描写细腻。
作用:使用排比句来写人,可以将人物刻画得立体,写景时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有形象生动之效,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一狼仍从的从是什么

“一狼仍从”的“从”的意思是跟从。
该句出自清代蒲松龄的《狼三则》,原文节选内容: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赏析:《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