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救的四种情况(拗救)

一川烟草 兴趣爱好
精选回答

1、以下转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3、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

4、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 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5、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 必须用"救"。

6、所谓"救",就是补偿。

7、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8、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 )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

9、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

10、七言则 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11、这是本句自救。

12、 (b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

13、这样就成 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14、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

15、这是对句相救。

16、 (c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

17、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

18、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和(a )(b )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19、 诗人们在运用(a )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 )或(c )。

20、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21、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

22、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23、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30].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 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

24、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25、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31].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文)。

26、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

27、这 是(c )类。

28、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9、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30、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1、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

32、这是(b )类。

33、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3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35、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36、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37、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句"日"字。

38、这是(a )(c )两类相结合。

39、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40、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41、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42、 第五句"竹"字拗,每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 "自"字,又救出句的"竹"字。

43、这是(a )(c )两类的结合。

44、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45、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46、 第五句"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 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

47、这是(a )(b )两类的结合。

48、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

49、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 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

50、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

51、宋代 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

52、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

53、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 助的。

怡然似梦 2023-08-16 11:30:47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彩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

彩是平舌音。平舌音是指由舌尖抵住下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即汉语拼音中以z、c、s开头的音节。
彩是汉语一级字,读作cǎi,最早见于汉魏两晋时代,本义是指丰富美丽的颜色。另说其本义为文采,文章才华。即《说文》:“彩,文章也。从彡,采声”,用作名词是指彩色的丝织物,引申为游戏、竞赛中获胜者所得的奖品,又引申为对胜利者或成功者的称赞、负伤流血等。

曦月的寓意是什么

曦月的寓意:前程似锦、光辉、积极向上、明朗、贞洁、洁净、智慧、爱与美的象征之义。
曦月,读音为xī yuè,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文中的日月。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日光,在文中指太阳。)
曦,汉语二级字,读作xī,汉字,意思是多指(早晨的)阳光。
曦出处:《聊斋志异·促织》:“东曦既驾。”
曦相关组词:曦月、晨曦、春曦、曦光、斜曦、曦轮、赫曦、曦舒、霆曦。

尽在是什么意思

“尽在”的意思:都在,全在。尽:完全,都,全部。
“尽在”造句:
1、雪已经停了,田野里洁白一片,冀中平原尽在红装素裹之中。
2、有些人尽在细节上面吹毛求疵,令人生厌。
3、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破釜沉舟,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4、生活平静得就像一杯白开水,波澜不惊,又平淡无奇。又像一杯苦咖啡,人间百味尽在其中。
5、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云之苍苍江水泱泱山高水长什么意思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意思: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出自《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译文: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福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