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有什么用作文五百字作文

独奏一曲
精选回答
学习历史学有什么用?

历史学是一个现代的基础学科。

自近代学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到晚清的“分科治学”开始,历史学从“经史合流”到民国时期的地位失落。

在中西交通、西学强势的背景下,一些有中学修养的大家成为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余晖。

建国后,历史学一度在唯物史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剖析百多年来的革命运动,以“一条红线,两个过程,三次革命高潮和八大历史事件”为纲目,逐步走向教条化和阐释学上的空泛。

改革开放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历史学愈发的边缘,虽然有社会史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挽留了“史学危机”,但历史学式微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无疑,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历史学的实际功能难以具体衡量,显得渺茫而遥远。

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以历史学为第一志愿也是一个有勇气的决定。

学文科特别是历史学甚至有些让人难以启齿。

马克布洛赫曾写出名著:《为历史学辩护》,可见西方历史学也一度陷入困境。

历史学是科学和艺术的争论,已经消退许久。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曾说过:实用理性是中国人的特有思维方式。

对一门知识非得要问它是否"实用"或"有用没用",中国人是很容易提出这类问题的。

历史学往往很难被看作有非常具体的用处。

西方历史学也一度是贵族学问,具备强烈的继承特征。

遗憾的是,历史不是技术,普通人靠历史知识能不能挣来钱,或者能不能赢得惠顾垂青,这些似乎都不是史学自身的价值所在。

就算有人能用历史这门学问得到很多别的附加东西,依然只是历史的旁生价值,而非历史本身。

读史明智,让人知兴衰与人生哲理。

中国人向来有历史记载和追根溯源的传统,结绳记事、甲骨简帛。

也有一套系统的编纂和版本学知识,校勘历史地理等。

故而,史学是一门传承的学术,它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

历史之美,亦蕴涵在文明的进程之内。

在古希腊神话中,传说共有九位缪斯(文艺女神,Muse),而居首的是克莱奥(Clio),她是一位掌管历史的女神。

女神与历史,颇是绮丽的搭配。

或许,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

历史学的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以史为鉴,了解过去的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

文化的演进,在历史过程中愈发珍贵与生动。

现在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有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会说我准备把我的研究上溯,历史对我的研究太有作用了。

很有利于我把握趋势。

有的历史学家会说:无用之处为大用。

而且现在谈方法的比解决问题的还多,很容易眼花缭乱。

古往今来历史无非有三大作用(即三个层次)第一个教化层次。

这个是用来宣传用的。

比如二十四孝,就是元代郭守正选取24个历史故事来解释儒家思想,并以通俗的方式宣传,这很有助于幼儿启蒙,儒家思想占据基层思想阵地,挤出去佛家、道家甚至地方宗教。

比如乾隆编撰《贰臣传》《逆臣传》,把开国时期的臣子事迹都编于书中,昭示天下,让天下臣民知道大清皇帝对不忠不孝的态度,以此涌现更多的忠臣烈士。

第二个是致用层次。

经世致用,读史明智基本是体现在这个层次。

我之前写过明代高级政务官员的阅读情况,就是来解释这个问题。

实录是王朝最有价值也最系统的材料,关于权力斗争、派系沿革、军政钱粮、职位轻重,任免迁转,都有很明确的叙述。

通过读实录提高水平,这是迅速了解国家政治,明确自身位置的最佳方法。

但实录有沿革的保密程序,一般人看不到,除了参与修实录的人自己可以看到很多,普通人只能看人家借机抄出来的。

比如王世贞就在徐阶家里看实录,其《弇山堂别集》中抄了大量的实录材料,学问上自然碾压别人(似曾相识吧),官场上也比较不错,当到了刑部尚书;另一个就是张铨,很有判断力的一个山西籍官员,对国家当时的形势分析的很到位,诸如辽左用兵的不足,战略的选择的不足等,但没读过密府的材料,就说出了“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

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这就陷入言官流了,皇帝真没那么有钱,这对他的判断略有影响。

总之,读实录不是个刻苦问题,是个级别和关系问题,读与不读高下立判。

第三个是推演未来。

有点玄的意思,但基本是把握天下大势。

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江东对,都是对形势的终极判断,不仅要学习历史、更要创造历史。

有人会说,这都是国家层次。

我们只能看到教化的东西,其他我们也看不到,怎么办?其实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你找前辈学经验,不就是为了这嘛,你看公司发展史,不就是想知道未来股价吗?我们都在尽力学习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当下流行的“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历史”的学术观点,其实就回答的这个问题。

这方面金冲及、杨天石、高华、沈志华、杨奎松他们的书很容易提高我们认识能力,了解当下如何来,历史趋势如何演化,未来何处去。

至于历史学的功用,得具体来说了。

目前历史学有三个领域:庙堂史学:我上面提到的宣传、经世、推演基本都是庙堂史学的范畴,其中推荐的相关书籍也是和庙堂很接近的史家的成果。

这个层次的史学从来不是为学术而学术,目标性是其根本。

象牙塔史学:也称为学院派史学。

以求真为最高目标,皓首穷经、博雅是学人的基本体现,有很多世事洞明的大家。

目前学科本体的利益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比如各种方法、领域满天飞之类。

当然只要坚持“深入浅出真学问,深入深处死学问、浅入深出伪学问”的方法基本就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

民间史学:这是个兴趣群体,他们自己的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总结:理论上说题主想通过学历历史了解未来,那就多关注点政治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优秀成果,避免过早进入碎片化体系中,保持一个健全的常识。

罗振宇说:我研究生发了十八篇论文,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我用它找到好工作了。

具体还得自己找,不要指望学说解决人生。

风枫 2023-08-25 13:16:45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亚夫细柳军的翻译

《周亚夫细柳军》的翻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双音节词,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就是这些个音节共同组成一定的意义。音节是构成语音序列的单位,也是语音中最自然的语音结构单位。
音节中只含一个元音的,只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单音节。类似地,由三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三音节词。另外,多音节词这一术语既可以指由三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也可以指由一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陡是什么意思

陡的意思:本义: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引申指突然。又用作姓。
陡,汉语汉字,拼音是dǒu。从阜,走声。山势峻峭难以行走是陡之范式。
出处:《集韵》:陡,峻立也。
例句:
1、《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塞者凿之,陡者级之。
2、元·王实甫《西厢记》:曾经消瘦,每遍犹闲,这番最陡。
常用词组:陡壁、陡变、陡跌、陡度、陡峻、陡坡、陡峭、陡然、陡削、陡崖。

和硕亲王和亲王区别

和硕亲王和亲王区别:
1、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2、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