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之前是那个国家占领

风之别鹤叶
精选回答

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没有占领澳门,却占领了葡属东帝汶?

从整体国际局势理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战后社会主义苏联成立,西方国家视之为洪水猛兽,欲灭之而后快。

于是实行了臭名昭著的绥靖政策,英法美等国放任德意日侵略他国壮大自身,期望壮大后的德意日夹击灭亡苏联,最终达到坐收渔利的目的。

结果英法首先受到反噬。

德国占领波兰后,并未如英法所愿东进苏联,反而西进攻击,1940年5月——6月,德国侵犯法国,6月22日,法国投降,欧洲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绥靖政策下,1931年,容忍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7年,容忍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日本也均未受到国际相应制裁,作为日本的最大贸易国——美国,则照常与日本贸易往来,日本获取大量的战略物资(不含武器),但日本军工制造业发达;美国以中立立场与交战双方贸易大发战争财。

直到欧洲绥靖政策彻底破产,美国才逐渐(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没有立即制裁日本)减少美日贸易。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击苏联,战争范围进一步扩大。

1941年6月25日——7月2日,日本作出决定命运的重大决定策:放弃向北攻击苏联,决定挥师南下进军占领整个印度支那,夺取荷兰所属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群岛),7月8日,日本占领法国所属印度支那(今越南),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这标志美国亚洲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那么日本为什么作出这一决策?是石油。

如果没有石油,日本的飞机、坦克就是一堆废铁。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因此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成为首选必争之地。

日本大肆掠夺东北的木材、煤炭、钢铁、粮食等,但最令日本渴望的石油历经14年探测却未能如愿,据说日本差点探测到大庆油田,只因日本当时最多能探测到700——800米,而大庆油田大多是900——1200米深。

“手中无石油,随时被掐脖”的现实迫使日本做出这一决策,否则多大的战果也会轻易丧失。

1941年8月13日,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始萌发。

为了石油、橡胶、粮食等战略物资,日本铤而走险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入战局,为日本敲响丧钟。

12月8日,日本攻击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我、老挝、柬埔塞等。

为什么没攻击澳门?因为葡萄牙是中立国,澳门既没资源又不是战略要地,土地狭小,又在有效监控下。

算是日本“恪守国际法”的一个遮羞布吧。

为什么攻击东帝汶?遮羞布有了,贪婪的日本还会顾忌什么呢,日本二战惨无人道、罄竹难书的罪行除日本外可谓天下皆知。

何况东帝汶既具有战略价值(面对澳大利亚),又有掠夺价值,以战养战的日本岂能放过。

石油对日本重要吗?1943年,日本获得石油达到高峰,1944年,日本获得石油减半,海上交通线经常受到美军攻击(所以1944年4月——12月,日本在中国发动大陆交通线战役也称豫湘桂战役)。

1945年,日本滴油未得,导致坦克、飞机战力锐减,失败已成定局。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立即重兵进攻香港和新加坡,但没有拿下近在咫尺的澳门。

明面上当时日本并未和葡萄牙宣战,不存在战争状态,显示日本“恪遵”国际公法。

其实,日本人要拿下澳门,可以说不須费吹灰之力,弄一小队日本兵,不須一枪就解决了。

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其实是日本在战略上的考量。

澳门是个很小的地方,当时还不到20平方公里。

三面虽都是海岸,但它是珠江口冲积下的泥沙淤塞地,连一千五百吨的轮船也不能停靠。

客观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海运优势全被香港占去,澳门的贸易经济,早已一落千丈。

弹丸之地的澳门,既无深水良港,又无航空机场,毫无任何战略意义,日本人要来何用?为了这毫无用处的地方和葡萄牙撕破脸皮,对日本太不合算。

其次,当时香港是东方最大的情报市场。

日本人预判,香港沦陷后,众多的情报间谍人员,就会集中到澳门半岛,形成新的情报中心,这也是日本不侵占澳门的一个原因。

但后来因为澳门的海陆交通均告断绝,间谍人员无法活动,日本人的愿望终未实现。

还有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是国际情报人员角逐的中心。

当时希特勒留着它,是为了让“第五纵队”活动方便。

在那里日本谍报人员也很多,在那里他们获得大量有关苏联和英美的情报资料。

如果占领东方一个小而无用的澳门,日本的情报人员就要被逐出里斯本。

这样亏蚀的买卖,日本人自然不会干。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使日本人不敢占领澳门。

从15世纪开始,葡萄牙就在非洲和南美洲拥有大量殖民地,巴西就是其中之一。

巴西地广人稀,葡萄牙初曾要求清朝政府批准移民开垦,遭到拒绝。

后转向日本请求,日葡达成协议,大量日本人向巴西移居。

到1945年时,日侨在巴西已达一百万之多。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即批量向外国有计划移民,而日本军方野心勃勃,在移民中安排了长期隐蔽潜伏的谍报分子,父死子继,一代代传下去,搜集情报,效忠天皇。

珍珠港事件,夏威夷的日侨就起过这种作用。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相传葡萄牙政府曾通知日本,如日军侵占澳门,巴西的日侨将全部关进集中营。

如此一来,日本将失却极大的美国及南美洲的情报来源。

日本人不是傻瓜,自然不占领澳门了。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故二战中日本未占领澳门。

但尽管没有占领,澳门却一直在日本人严密控制之中。

素衣白裙 2023-09-04 13:26:51

相关推荐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青团的绿色是用什么做的

青团的绿色是用一种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