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沪生

我在此端你在彼岸
精选回答

索沪生 性别: 女 学历: 硕士国籍 中国 职称: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索沪生人物简介专业 物流与运输专业 研究领域 物流与运输,国际公路运输 中国公路学会汽车运输学会理事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理事 欧美同学会会员 英国Cranfield 大学Cranfield管理协会会员(CMA)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和英国克莱费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物流与运输专业(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获英国克莱费尔德大学Mphil学位。
曾在英国NFC货运财团工作一年,先后在NFC所属的BRS(英国公路货运公司)和Exel Logistics(全球著名的专业物流配送公司)以及英国运输部工作学习。熟悉西方物流和公路运输企业的运作,熟悉发达国家公路运输政策和管理;熟悉国际公路运输有关公约、协定和管理办法
索沪生主要成果
对中外物流发展和物流企业运作、政府的公路运输管理及政策法规、国际汽车运输及国际陆上运输公约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数十次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中国物流专家、运输专家参加有关的国际会议、国际运输谈判,参加国际组织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多次参加中央及地方政府物流发展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参与国家有关部门关于物流和运输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起草并参与谈判签署了多个我国与有关国家政府间双边、多边汽车运输协定及其实施文件。
在各种国际国内物流会议和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有关物流及运输管理的论文。主要有:《一门与交通运输极为有关的新学科——物流管理学》、《交通运输企业必须重视研究物流管理对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以及《英国的公路运输政策》、《英国的公路运输管理》等。此外还有:
–《物流发展与公路运输经营》, 国际商报2001.2.24
–《物流“索”道之处》,《航运周刊 现代物流》,2001.1.24
–《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0.6.Vol..3
–《加速公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现代物流论丛,2000.4.
–《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交通信息资料,2000.3.
–《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国际经贸消息 物流周刊 2000.2.28和2000.3.6
–《物流的发展与公路运输业的战略转变》,国外公路水运高新技术论文集,交通部科技司,2000.1
–《引入外资 发展物流》,香港大公报,1999.12.9
–《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1999.11.北京
–《加速公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深圳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1999.8.
–《物流的发展与公路运输业的战略转变》,集装箱化杂志,1999年第1,2,3,4期连载
-《推广物流技术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中国道路运输,1997,12.
-《关于“物流”的译法——Logistics与PD的不同》,汽车运输研究,1997年第1期,Vol.1.1
-《物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道路运输,1997年第4,5,6期连载
主要研究领域:1.物流与运输
2.国际公路运输
索沪生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访欧归来话物流》—对欧洲物流业的考察及相关思考 《欧洲物流考察及思考》,交通信息资料,2001.3
《国际经贸消息 物流周刊》,2001.4.14.
–《欧洲物流考察及思考》,交通信息资料,2001.3
–《物流发展与公路运输经营》 国际商报2001.2.24
- Main problems and necessary Strategy Adjustment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Services By the highway Sector in china 》,BATEY BURN,1999.3.
- 《Road Traffic and Logistics》,世界银行环境论坛,1999.7.14-16,德国,马德斯堡
纵向课题
公路运输业如何融入物流? --(2002-10-8 12:06:00)
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 --(2001-11-2910:52:00)
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下) --(2001-10-15 10:00:00)[0级]
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上) --(2001-10-15 9:57:00)[0级]
加速公路运输业向物流的发展和融合 --(2001-4-21 1:07:00)[0级]
加速公路运输业向物流的发展和融合 --(2001-4-19 23:23:00)[0级]
物流的发展与公路货运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 --(2001-4-19 23:13:00)[0级]
加速公路运输业向物流的发展和融合 --(2000-7-18 14:44:00)[0级]
看不尽的风景 2022-05-25 11:55:34

相关推荐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阅读短文答案(只有一个地球阅读短文答案)

1、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
展开详情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100字第五章(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100字)

1、《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一只1961年间的蟋蟀,偶然搭错了车从康涅狄州乡下来到了纽约时代广场。2、当许多人类都在为生存所迫、在广场卖艺卖唱的时候,不知怎么,这只蟋蟀竟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一不小心,竟一夜之间...
展开详情

杨戬x孙悟空(杨戬和孙悟空谁厉害)

1、一般来讲普遍认为孙悟空或者杨戬最厉害,但只不过是受西游记里情节的影响。2、但我认为孙悟空未必能赢过哪吒,哪吒,三头八臂,莲花化身,手中法宝,火尖枪,风火轮,金砖,混天绫,乾坤圈,九龙神火罩,阴阳双剑,道教中...
展开详情

酒过三巡歌词(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什么意思)

1、三巡五味都是泛指.三巡一般是指主人敬主宾,主宾回敬主人,主人敬本桌客人.五味一般是酸甜苦辣咸五种基本味按《现代汉语词典》巡的解释是:量词,遍(用于给全座斟酒):酒过三巡。2、字面的理解是已经给在座的每个人斟...
展开详情

6寸管直径是多少厘米(6寸多少厘米)

1、6寸等于20厘米。2、1米=3尺因为1米=100厘米,1尺=10寸,所以1米=3尺可以推出:100厘米=30寸。3、又因为30/6=5,所以,6寸是30寸的五分之一,也就是100厘米的五分之一,所以6寸=1...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泉思如涌还是思如泉涌

是思如泉涌。
思如泉涌,汉语成语,拼音是sī rú quán yǒng,意思是才思像喷涌的泉水,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造句:
1、文章的得意之处,必是思如泉涌时而作,而搜索枯肠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对文章进行编辑可以在最后进行,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你思如泉涌,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近义词:才思泉涌、文思如泉。

衣是独体字结构吗

“衣”是独体字结构,读作yī、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上衣,本义即上衣,古代下衣叫裳。后为衣服的总称。又引申为覆盖在或包在物体表面的东西。以上义读yī。由衣的作用引申出包裹、覆盖的意思。衣也有穿衣的意思,用作动词,读yì。
“衣”的出处:
1、《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
2、《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3、《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
“衣”造句:
1、他胆大心细,每一件事都做得天衣无缝。
2、这真是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啊!
3、爸爸卖的产品真是天衣无缝。
4、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5、他俩搭配演出的默契,真可说是天衣无缝。

怎么写诗押韵

写诗押韵的方法:
一、要明确古诗的绝句和律诗是不同的。
对于绝句:五字一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一般由四句组成,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对于律诗:五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二、押韵区别:
绝句在押韵上,根据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其中律绝最严格,和律诗一样,要讲究平仄相对,押韵严格。但是“古绝”一类的绝句就没有这么要求的严格了。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还有一句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于平仄相对,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对“仄”或“仄”对“平”。
三、写好押韵,要注重诗词上下句中,对子的使用。
对子歌,也是人们总结的平仄相对的对子,所组成的一首歌谣,是一种对偶句。它言简意深,词语对仗,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例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四、通过讲究诗中的“平”、“仄”相对,再配合对子歌,使诗中词语对仗,勤加练习就能写出押韵的诗。

形容清冷疏离的气质诗词

形容清冷疏离的气质诗词有:
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2、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李清照《丑奴儿》
3、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李延年歌》
5、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李白《西施》
6、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