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明的资料 关于发明的介绍

善解人意 小学教育
精选回答

1、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

2、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发明成果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创新和改造。

3、在知识产权领域,发明是《专利法》保护的其中一种专利类型,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酒醉山茶花 2022-12-02 14:02:31

相关推荐

2022报考提前批志愿会对一批志愿有影响吗

在志愿填报期间可以填报。提前批没有录取也不会影响普通批的录取。报考提前批志愿会影响一批志愿吗在志愿填报期间可以填报。提前批没有录取也不会影响普通批的录取。高考的提前批次比普通批次要早,一般高考结束以后提前批次就...
展开详情

2022高考提前批什么时候出录取结果 具体日期

各省市的高考录取结果的公布时间是没有统一的规定的,视报考院校而定,但一般都是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这段时间,高考录取结果的公布都是在完成各批次的录取工作之后,再按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公布。高考提前批录取结果日...
展开详情

北京2022年下半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报名时间及方式

2022年下半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将于9月24日至25日举行,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5日9时至7日16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考生须密切关注各省疫情防控规定和相关通知,如局部地区发生疫情多点散发...
展开详情

新高考政策对复读生的影响大吗 新高考还可以复读吗

新高考改革不影响复读,如果你没有考好,可以选择复读,来年再考。高考改革不影响高考复读的,而且复读考生仍可选择物化生或政史地组合参加高考。新高考政策对复读生的影响高考改革后,大部分省市都陆续考试使用全国卷了,这就...
展开详情

2022专科批次志愿该怎样填报 有哪些技巧

专科考生在填专科批次的高考志愿时一定不要盲目,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数选择合适的专科院校。不要因为自己专科批次的分数低,就随意报考院校和专业,这种情况即使考生就读以后也会后悔。2022填报大专志愿方法低分段考生,优...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