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忽雷

男人四十一枝花 乐器种类
精选回答

大忽雷,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因其发音忽忽若雷而得名。又称龙首琵琶或二弦琵琶。民间流传甚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代制作的大忽雷一件,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乐器之一。
历史较久远。大忽雷是唐代出现的琵琶类型的弹弦乐器,是唐代音乐家韩滉参考西域曲项琵琶的形式,创制而成的两弦乐器,它和南诏的龙首琵琶较为相似。它曾藏于深宫之中,继而流传到民间,最后回到人民的紫禁城。
北宋钱易《南部新书》中载:“韩晋公(即韩滉)在朝,奉使入蜀。至骆谷山椒,巨树耸茂可爱,乌鸟之声皆异。下马,以探弓射其颠,枝柯坠于下,响震山谷,有金石之韵。使还,戒县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干,载以归。召良匠斫之,亦不知其名。坚致如紫石,复金色线交结其间。匠曰:‘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遂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因便殿德皇言乐,(滉)遂献大忽雷入禁中所有,小忽雷在亲仁坊里。”? 这件大忽雷(图),系用整块的紫色桫椤檀木制作而成,琴身全长89厘米,腹宽20.5厘米。琴的下半部雕凿出椭圆形的腹腔,上面蒙以蟒皮,形成半梨形的共鸣箱。琴的上部为细而长的琴颈,正面为按弦指板,其上不设品位。琴颈以上雕刻成一个龙头,呈突目张口状,神态较为生动。琴首两侧各置一檀木琴轸,表面均刻直条瓣纹,轸顶镶有骨饰。两条丝弦从颌下弦孔中穿出,通过山口和琴马,系于琴背下端的牙制尾柱上。琴颈正面的山口下方,刻有篆书“大忽雷”三字,字下的琴颈表面镶有一段象牙片,下面接有一截碧玉片。琴首外饰金漆,琴背除施以朱漆外,还有彩绘描金双凤图饰。制作工艺精致细腻,外表粗犷美观,堪称传世佳作。
从建中辛酉年(公元781年)以后的50多年间,大忽雷一直藏于内府之中,到了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宫廷内的一次残杀,武宗李炎继位,追怨文宗,嫉恨士良、殃及乐府,凡乐工、内侍受宠者都要受到诛贬之罪,乐府一片空荡,大忽雷也在此时流落民间。
日月穿梭,很快就逝去了500年,到了元代末年,方知大忽雷为诸暨(今属浙江)人杨维桢(1296年—1370年)所藏。杨维桢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自称“铁笛道人”或“铁心道人”。文风奇特,多以史事或神话为题材,著有《铁崖古乐府》、《铁崖文集》等。他在《谢吕敬夫红牙管歌并序》中写道:“吕云度庙老宫人所传物也,沧江泰娘盖敬夫席上善倚歌,以和予大忽雷者,故诗中及之。”诗中有“铁心道人吹铁笛,大(忽)雷怒裂龙门石”之句,可见大忽雷的表现力,确有磅礴的气势。
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安徽贵池学者刘世珩得到小忽雷后,时刻不忘寻求大忽雷,他在《小忽雷传奇跋》中写道:“顾余以小忽雷迭经劫火,并未遗失,则大忽雷或尚存人间世,不能恝然忘也。”果然很快,就在同一年,刘世珩得到了日思夜想的大忽雷。他在《小忽雷传奇跋》中继续写道:“冬十一月,访大兴张瑞山琴师,与之纵谈古乐。(张)曾言三十年前(光绪初年)于京师市上,得一古乐器,为大忽雷……瑞山能弹之,其声清越而哀。”据《枕雷图记》载:“张君(瑞山)今年七十有五矣,精于胡乐,能为秦王破阵诸曲”。刘、张二人相聚,如遇知音,遂将大、小忽雷“二器并陈”,相互比较、鉴别,“且断纹隐隐与余藏唐雷威、雷霄斫琴、髹漆绝似,其为唐物盖信。”瑞山以小忽雷在刘氏处,乐于将大忽雷归之。世珩如愿以尝。遂又请林纾更制一图,阁也更名为“双忽雷阁”,并在1911年特影二器全形、录其题记诗词辑为本事,即《双忽雷本事》流传后世。此后,大小忽雷形影不离。刘世珩在沪去世不久,大小忽雷又两次易主,最后为浙江湖州南浔收藏家刘晦之所有。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文物部门才从刘氏老人处,收购到这件稀世的唐宫古乐器大忽雷,调拨给故宫博物院收藏。它亦被载入了《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p#分页标题#e#
20世纪30年代,上海著名的民族音乐团体大同乐会,在会长郑觐文的倡导下,由缪金林、罗松良等技艺高超的民族乐器制作师参加,曾参考历史资料照片设计或仿制了我国古今乐器。其中就有大忽雷一件,并对它作了改革的尝试。外形已和唐制大忽雷有显著的区别,琴杆细而长,共鸣箱呈椭圆形,其上蒙以蟒皮为面,琴头呈方柱形、平顶、无饰,上置六轸,正面和左、右各二,琴弦随数。外观与三弦相像。这支大忽雷曾作为中音乐器,参加了当时乐会组织的乐队合奏。非常遗憾,这支大忽雷因战乱之故未能流传下来。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大忽雷多件。形制与唐代韩滉所制的大忽雷完全相同,它们使用硬质木料制作,琴身全长84厘米~106厘米、腹宽18.5厘米~22厘米。其中一件大忽雷,用花梨木制成,琴身全长84厘米、腹宽19.2厘米。瓢形共鸣箱,其上蒙以蟒皮。琴首为雕刻龙头、髹红色漆,两侧各置一象牙琴轸。象牙山口,象牙尾柱。琴颈细而长,上贴象牙板。两条丝弦自龙口穿出。老竹制琴马。琴背髹红色犀皮漆,有片云、松鳞斑纹。制作精美,工艺考究,属清代制品。此琴曾由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珍藏。1958年,程先生将其收藏的一百多件民族乐器,全部无偿捐献国家。

老男孩 2023-08-11 16:36:41

相关推荐

电脑如何添加域

先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更改设置选择更改。计算机名字更改为使用者名字,这样是为了区分域中的计算机,域填写需要加进去的域名,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填写域管理员的账号密码。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
展开详情

雾莲要不要去皮

莲雾不需要去皮。莲雾是可以连皮一起食用的水果,但前提是要将其洗干净。从市场买回来的莲雾可先用流水冲洗一遍,再将其放入有少量食盐的清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1-2遍即可食用。雾莲雾莲一般指洋蒲桃,也叫莲...
展开详情

茂县有多少人口

茂县,在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11.16万;茂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39...
展开详情

板式家具设计需要学习哪些软件

CAD:主要绘制工具,此软件是家具设计师的重点学习软件。3DMAX:产品建模,场景建模主要展示出产品的特质构造。Vray:配合3DMAX,渲染出产品展示产品三维和各种材质的特点。Coreldraw:产品包装图纸...
展开详情

如何带好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

实行人为管理,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管理中去。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尊重和信任教师。善于用人,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注重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按计划定期让老师...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上坡路难走诗句励志

指上坡路难走的诗句励志:
1、屈原(先秦)《离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2、李白(唐代)《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李白(唐代)《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汉字是音节文字吗

汉字是音节文字,音节文字(Syllabary)是表音文字的一种,以音节为单位的文字。代表性的有日语的假名。像假名一样并非音素的组合,各音节有独自形状的音节文字,在世界上也是相当稀少的。
元音区别:
两个音节如果有相同的声母,元音附标文字将有相同的基字,通过不同的附标表示音节内有不同的韵母;而音节文字则无相同符号。比如音节(ka)、(ki),日文片假名写作カ、キ两个截然不同的字符,所以算音节文字,而印地语写作क、कि,都有共同的基字क,所以算元音附标文字。
音素区别:
韩文(谚文)将表示音素的字母按音节组合起来写成一个方块字,但其实它并不属于学术定义上的音节文字,而和拉丁字母一样属于全音素文字,只不过它的字母排列不是线形拼写,而是依照音节块形拼写而已。

高考报名只能在电脑上报吗

高考填报志愿在手机上填和电脑上都可以。但是手机上填容易出现乱码,造成填报错误。电脑操作方便,不容易出现数据失误。因为用手机填报志愿,系统不同,容易造成填报错误,为了更为直观方便的进行志愿填报建议还是使用电脑。
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1、认真做好填报志愿的准备工作,慎重考虑并准确填报志愿预填表。考生可运用“志愿辅助系统”生成夏季高考平行志愿的志愿预填表。
2、考生志愿是投档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必须由考生本人亲自填报,不得由任何人代替。学校和教师不得代替学生统一设置报考密码,不得干预考生填报志愿,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也不得接受考生委托填报志愿。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翻译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翻译: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原文节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成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之,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