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01声现象课时训练

相逢即是缘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湖南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01声现象课时训练本文简介:课时训练01声现象限时:3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甲乙丙丁图K1-1A.图甲:发声的闹钟放入钟罩,从钟罩中往外抽气B.图乙: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C.图丙: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D.图丁: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2.[2018·山西]如图K1-

湖南中考物理高分一轮单元01声现象课时训练本文内容:

课时训练01

声现象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图K1-1

A.图甲:发声的闹钟放入钟罩,从钟罩中往外抽气

B.图乙: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

C.图丙: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

D.图丁: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2.[2018·山西]如图K1-2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图K1-2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

C.手能使鼓面停止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3.[2018·攀枝花]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英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

A.音调B.响度

C.音色D.声速

4.[2018·娄底]如图K1-3所示,小秦改变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

)

图K1-3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5.[2018·绵阳]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且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原声与回声分开了

D.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6.[2018·岳阳]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发出的声音来自弦的振动

B.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C.岳阳开展“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7.[2018·长沙]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8.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K1-4

A.图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发声的音又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图丁: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5

A.图甲: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图乙: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图丙: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11.[2018·武汉]如图K1-6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K1-6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12.[2018·德州改编]图K1-7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7

A.快速刮过玩具青蛙后背时,音调较低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13.[2017·怀化]

2016年10月17日,我国宇航员景海鹏、陈冬随“神州十一号”飞船前往“天宫二号”,他们在“天宫二号”中的讲话声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他们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

14.图K1-8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图K1-8

15.[2018·江西]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6.[2018·泰州]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于水中,如图K1-9所示。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袋中的手机,手机能接通,说明

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铃声,还能说明

可在水中传播;我们听出手机铃声是汪峰唱的《飞得更高》,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辨别的。

图K1-9

17.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深度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K1-10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s才能接收到信号。

图K1-10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因此鼓声消失的原因是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故选C。

3.C

[解析]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与频率有关,两人唱同一首歌,则歌声的频率应是相同的,即音调相同;响度与振幅有关,既然是帮唱,不是伴唱,两人歌声的响度应该差不多;不同的发声体有不同的音色,她们二人是不同的发声体,所以她们声音最大的不同是音色;在同一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综上所述,C正确。

4.A

[解析]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控制了钢尺振幅相等,改变了钢尺的振动频率,听到了音调不同的声音。该实验证明了音调与声源的频率有关,而声音的音色、响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所以A正确,B、C错误。该实验证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但并不能证明声音不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所以D错误。

5.D

[解析]

人耳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时间至少要0.1

s,由于在空教室内说话时,墙壁反射的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与原声的时间差小于0.1

s,所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起来会更响亮,故选D。

6.A

7.B

[解析]

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凡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或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歌声也可能是噪声,故C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8.C

9.D

10.D

11.C

[解析]

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且通过空气传到人耳,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用相同的力吹管时响度是相同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管内空气柱越长,空气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2.B

[解析]

快速刮过玩具青蛙后背时,音调较高,故A错误。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声音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若干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就是噪声,但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有时也给夏季乘凉的人们带来一种享受,就不是噪声,故C错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引起周围青蛙的共鸣,说明附近的青蛙听到了蛙声,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13.振动

电磁波

14.振动

大象

15.空气

声源

16.电磁波

声音

音色

[解析]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放在水中的手机能接通,说明电磁波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铃声,说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出手机铃声是汪峰唱的,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17.液体

9

陪衬 2022-07-12 04:56:46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