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08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

天道酬勤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08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本文简介:专题08物质的分离提纯1.实验室处理废催化剂FeBr3溶液,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3。下列设计能达到相应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B.用装置乙使Br-全部转化为溴单质C.用装置丙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D.用装置丁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发至干,再灼烧制得无水FeCl3【答案】C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专题08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本文内容:

专题08

物质的分离提纯

1.实验室处理废催化剂FeBr3溶液,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3。下列设计能达到相应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

B.

用装置乙使Br-全部转化为溴单质

C.

用装置丙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D.

用装置丁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发至干,再灼烧制得无水FeCl3

【答案】C

2.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B.

装置②可用于稀释浓硫酸

C.

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

D.

装置④可用于蒸发、浓缩、结晶

【答案】C

【解析】A、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沸点不同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B、不能在容量瓶内进行溶液的稀释与药品溶解,因为浓硫酸溶解时会放热,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准确度,故B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浓氨水中的氨气溢出,碱石灰可干燥氨气,故C正确;D、蒸发、浓缩、结晶需要用蒸发皿,不能用坩埚,故D错误。

3.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仪器(非玻璃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所选玻璃仪器

A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证明HClO与CH3COOH的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

玻璃棒、玻璃片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且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

D

配制1L1.6%的硫酸铜溶液(其密度为1.0g/mL)

将25gCuSO4·5H2O溶解在975g水中

烧杯、量筒、玻璃棒

【答案】D

4.通过加入适量的化学药品,采用恰当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着的杂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A.

NaCl溶液(BaCl2)

加Na2SO4溶液,过滤

B.

KNO3溶液(AgNO3)

加NaCl溶液,过滤

C.

NaCl固体(Na2CO3)

加HNO3溶液,结晶

D.

KNO3溶液(Na2CO3)

加HCl溶液,过滤

【答案】A

【解析】A.BaCl2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NaCl,过滤可除杂,且不引入新杂质,故A正确;B.AgNO3与Na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引入新杂质硝酸钠,故B错误;C.Na2CO3与H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硝酸钠,故C错误;D.Na2CO3与H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NaCl,故D错误。

5.以下实验不是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A.

B.

C.

D.

【答案】C

6.“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利用。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的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

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

“反应、分离”环节中,有复分解反应发生

D.

“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A.碳酸钙的分解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消耗能量,耗能大,故A说法正确;B.基本过程中有两个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②碳酸钙的高温分解,循环利用的物质为CaO和NaOH

两种,故B说法正确;C.在“反应、分离”环节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aHCO3+Ca(OH)2=H2O+CaCO3↓+NaOH,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D.“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目的是通过过滤得到碳酸钙沉淀,故D说法错误。

7.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甲所示装置分离乙醇和碘的混合液

B.

用图乙所示操作配制100mL

0.1mol·L-1硫酸溶液

C.

用图丙所示装置制备、收集纯净的一氧化氮

D.

用图丁所示装置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答案】D

8.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NaOH反应,而CO不能,则洗气后利用浓硫酸干燥即可除杂,故A方案正确;B.HCl极易溶于水,而饱和食盐水抑制***的溶解,则洗气后利用浓硫酸干燥即可除杂,故B方案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与Fe3+生成Fe(OH)3沉淀,但是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和NH4+反应生成弱碱NH3?H2O,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方案错误;

D.Na2CO3灼烧无变化,NaHCO3灼烧会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H2O和CO2以气体形式逸出,所以可通过灼烧除去NaHCO3,故D方案正确。

9.过滤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1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加入如下试剂(实验操作略),可制得相对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试剂滴加顺序为

A.

①②③⑤④

B.

③②①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④

【答案】B

1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由于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其是否漏液

D.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答案】A

【解析】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A错误;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C.

容量瓶有塞子,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其是否漏液,故C正确;D.

蒸发操作时,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D正确。

1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氧气

点燃

B

Cu(Fe)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C

CaO(CaCO3)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A项、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错误;B项、Cu不能与盐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盐酸能除去铁杂质,故B正确;C项、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项、Na2CO3能与适量C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12.下列分离提纯过程正确的是(

A.

分离

KCl

MnO2

混合物:先加适量水,搅拌,过滤、洗涤滤渣,得到

MnO2,滤液蒸发结晶得到KCl

B.

提纯混有少量

KNO3的

KCl:较高温度下溶于水配成浓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纯净的

KCl

C.

提取溴水中的溴:加适量的酒精,振荡,静置,分液,上层液体蒸馏,收集馏出液

D.

除去粗盐中的

MgCl2

和泥沙:溶于适量水,加稍过量

NaOH

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A

13.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OH溶液

B.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

C.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D.

用BaCl2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

【答案】B

【解析】A.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二氧化碳也被吸收,故错误;B.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二氧化碳,故正确;C.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Na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若加入氢氧化钾,则引入的钾离子为杂质,故错误;D.

用BaCl2溶液,不能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溶液鉴别开,硫酸和硫酸钠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其他物质都没有明显现象,故错误。

14.下列有关实验用品的使用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可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

转移溶液时,溶液应先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

C.

配制稀硫酸时,先向烧杯中注入浓硫酸,再加水稀释

D.

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直接放在托盘上的纸上进行称量

【答案】B

1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方法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分液

B

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过滤

C

分离汽油和水

萃取

D

分离乙酸(沸点118℃)与乙酸乙酯(沸点77.1℃)

蒸馏

【答案】D

【解析】A.泥沙不溶于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其与氯化钠溶液分离,故A错误;B.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可通过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汽油难溶于水,二者混合会出现分层,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D.

乙酸(沸点118℃)与乙酸乙酯(沸点77.1℃)是互溶的两种液体,沸点差别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17.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能够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所选玻璃仪器

A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乙醇

将混合物中加水,多次水洗分液

分液漏斗、烧杯

B

证明HClO和醋酸的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

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玻璃棒、玻璃片

C

由FeCl3溶液得到FeCl3·6H2O晶体

向FeCl3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加热,至有晶体出现

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

D

配制1

L

0.1mol·L-1的CuSO4溶液

将16g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

烧杯、量筒、玻璃棒、1000mL容量瓶

【答案】A

【解析】A.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醇极易溶于水,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溶于水的乙醇溶液与乙酸乙酯液体,A能达到实验目的;B.NaClO溶液会发生水解,产生少量的HClO,HClO具有漂白性,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

FeCl3溶液加热水解程度增大,氯化氢挥发,最终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铁晶体,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配制1L0.1mol·L-1的CuSO4溶液需要25gCuSO4·5H2O,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8.《本草纲目》记载酿酒之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蒸馏

B.

过滤

C.

溶解

D.

结晶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酿酒”可知,该操作的目的是获得“酒”,由“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可知,该操作方法是蒸馏。

19.判断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错误的是(

A.

用①图装置,进行H2O2分解制取少量O2的实验

B.

用②图装置,进行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的实验

C.

用③图装置,进行分离Fe(OH)3胶体和NaCl溶液的实验

D.

用④图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硫酸溶液测定NaOH溶液浓度的实验

【答案】C

20.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1为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B.

利用图2装置向容量瓶中引入蒸馏水

C.

利用图3装置可以分离醋酸和水

D.

利用图4装置进行固体药品的溶解

【答案】D

【解析】A、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时,锥形瓶不能有橡胶塞,故A错误;B、引流时,玻璃棒下端应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故B错误;C、醋酸和水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D、溶解固体,把固体放到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D正确。

21.下列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蒸发

B.

过滤

C.

蒸馏

D.

分液

【答案】B

【解析】A.

蒸发应用蒸发皿,不能用烧杯,故A错误;

B.

过滤时,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操作正确,B正确;C.利用该装置进行蒸馏时,温度计应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C错误;D.分液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D错误。

22.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CaCl2:加入过量Na2CO3,过滤

B.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C.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收集气体

【答案】D

23.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相关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1装置配制银氨溶液

B.

图2装置分离苯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水层与有机层

C.

图3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

D.

图4装置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B

24.去除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

溶液(稀硫酸)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玻璃棒搅拌即可

B

NaCl

固体(CuO固体)

盐酸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u(NO3)2溶液(AgNO3

溶液)

足量的铜粉

过滤

D

NH3(H2O)

浓硫酸

洗气

【答案】C

【解析】A.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剩余

的NaOH成为Na2SO4溶液中的新杂质。A项错误;

B.

盐酸溶解CuO生成CuCl2,蒸发结晶时所得晶体不是纯净的氯化钠,B项错误;

C.

足量的铜粉可将杂质AgNO3

完全还原,多余的铜和生成的银可过滤除去。C项正确;

D.

NH3是碱性气体,浓硫酸能吸收H2O和NH3。D项错误。

25.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固体

分离碘和泥沙

分离水和四氯化碳

分离Na2SO4溶液和苯(苯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装置或仪器

【答案】C

26.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分离方法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汽油和四氯化碳

分液

四氯化碳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乙醇中的水

蒸馏

乙醇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解析】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应选苯或四氯化碳分离出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B.汽油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分液,应选蒸馏法分离,故B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于氯化钠,则选择结晶法分离,故C错误;D.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则蒸馏可除去乙醇中的水,故D正确。

27.通过加入过量的化学药品,采用恰当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杂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

氯化钠溶液(氯化钡):加硫酸溶液,过滤

B.

硝酸钾溶液(硝酸银):加氯化钠溶液,过滤

C.

氯化钠溶液(单质碘):加酒精,分液

D.

硝酸钾溶液(单质碘):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答案】D

28.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H2

HCl

通过饱和的

NaHCO3溶液

B

KNO3晶体

NaCl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NaCl晶体

Na2CO3

加稍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KCl溶液

K2SO4

加稍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A、HCl能与饱和的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溶液配成饱和溶液、降温结晶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洗涤烘干,故B错误;C、Na2CO3能与稍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除去稀盐酸和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D、K2SO4能与稍过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29.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A.

B.

C.

D.

【答案】C

30.实验中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蒸馏操作时,冷凝水的方向应由下往上

B.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C.

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如无水乙醇

D.

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通常还要进行蒸馏

【答案】C

【解析】A.

蒸馏操作时,冷凝管中水的方向是下口为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保证气体与水充分接触,即冷凝水的方向应当由下往上,故A正确;B.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则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正确;C.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如CCl4,但不能选择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和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C错误;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质,可根据萃取的物质和萃取剂的沸点不同用蒸馏操作分离,D正确。

31.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

石油的分馏

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配制100mL0.1000

mol·L-1

KCl溶液

装置或仪器

【答案】A

【解析】

3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

A.

蒸馏

B.

过滤

C.

萃取

D.

蒸发

【答案】A

【解析】蒸馏操作中,冷凝管水流方向与蒸气方向相反,应是下进上出,故A错误;

故选A。

33.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铜粉(铁粉)

稀盐酸

过滤

B

NaCl溶液(CuCl2)

NaOH溶液

萃取

C

乙醇(水)

________

分液

D

CO(HCl)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答案】A

【解析】A.

铁粉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金属铜粉则不能,将金属铜粉和溶液分离可以采用过滤法,故A

正确;B.

氢氧化钠可以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分离采用过滤法,故B错误;C.

乙醇和水是互溶的,对互相溶解物质的分离采用蒸馏法,故C错误;D.HCl溶于水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了CO2,相当于除杂过程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

3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过滤

B

KNO3溶液

AgNO3

过量NaCl溶液、过滤

C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D

CO2

H2O

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B

35.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试剂③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②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渗析

HCl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Ba2++CO32—=BaCO3↓,Ca2++CO32—=CaCO3↓

36.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部分。环己醇中加入浓硫酸后适当加热脱水是合成环己烯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0.8102

83

难溶于水

反应结束后,将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得到环己烯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

冷凝管的进水口是

_____,(填“b”或“c”)温度计的位置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_______(填

“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3)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_____。

【答案】蒸馏烧瓶

c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上口倒出

干燥,吸收产物中的水

37.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1--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填“上”或“下”

)口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流下,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后再打开下端活塞。

【答案】D

A

B

萃取(或萃取、分液、蒸馏)

冷凝管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解析】

(1)加热氯化钾溶液时水份不断挥发,因溶剂的减少,氯化钾以晶体形式逐渐析出,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溶液蒸干即得到氯化钾固体,所以应选用D装置;自来水中含有Na+、Mg2+、Cl-、SO42-等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的沸点较高,加热使自来水沸腾,温度控制在1000C下蒸馏,水转化为水蒸气,再经冷凝即可得到不含Cl-等杂质的蒸馏水,所以选用A装置。

(2)根据I2在有机溶剂如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的性质,从碘水中分离出I2的方法是:先在碘水中加适量的CCl4进行萃取,分液得到含I2的CCl4溶液,最后将I2的CCl4溶液蒸馏,得到固体I2,所以应选择装置B(或B、A),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萃取(或萃取、分液、蒸馏)。

(3)装置A是一套蒸馏装置,①的名称是冷凝管;为了提高冷凝管的热交换效率,通常采用逆流的方法,即细管中的热蒸气从上往下流动,外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往上流动,所以进水的方向是从下口进水。装置B打开下端的活塞时,分液漏斗内的气压往往小于外面的大气压,以致液体不能顺利流下,为了平衡气压,先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38.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回答下列各问题。

(1)将粗盐制成精盐,主要操作步骤之一是蒸发,在加热蒸发溶剂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的动手操作是(作具体、完整地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溶液中有无硫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含有硫酸根离子,除去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防止液滴飞溅

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静置片刻,在上层清液滴加一滴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若不出现浑浊或沉淀说明硫酸根离子已除完全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除去氯化钠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及过量的钡离子

39.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玻璃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口(填字母)进水。

(2)利用装置B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下同);从碘水中分离出I2,应选择装置________。

【答案】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

a

先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再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C

B

40.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

萃取分液法

B

结晶法

C

洗气法

D

蒸馏法

E

过滤法

①______

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②______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除去CO中混有的CO2。

③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④______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⑤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答案】E

C

D

A

B

【解析】①沙子不溶于水,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用过滤法,答案选E;

②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除去CO中混有的CO2属于洗气法,答案选C;

③四氯化碳和甲苯相互混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混合物用蒸馏法,答案选D;

④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可用四氯化碳从碘的水溶液里萃取碘,答案选A;

⑤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而氯化钠变化不明显,可用结晶法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答案选B。

41.Ⅰ.如图A、B、C是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

(1)实验室如果用B装置制备氨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3)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备并收集X气体,则X可以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_______。

①CO2

②NO

③Cl2

④H2

其中在D装置中连接小烧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制得食盐等多种产品并加以利用。下图所示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

(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42-离子,加入下列沉淀剂

Na2CO3

NaOH

BaCl2

沉淀剂加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2)将滤液的pH调至酸性除去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4)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①由碳酸氢钠晶体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纯碱可用于除灶台油污。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上,可以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制取有效成分为NaClO的消毒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已知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答案】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②④

吸收尾气,防止尾气污染大气

ABC

CO32-和OH—

NH3

2NaHCO3Na2CO3+CO2+H2O

CO32-+

H2O

HCO3-+

OH-

CO32-水解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达到去污目的

2CO32-+

Cl2

+

H2O

Cl-

+

ClO-

+

2HCO3-

(2)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蒸发时可以得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将滤液的pH调至酸性除去的离子是CO32-和OH—,故答案为:CO32-和OH—;

(3)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发生的反应:H2O+CaO═Ca(OH)2、Ca(OH)2+2NH4Cl═2NH3↑+2H2O+CaCl2,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氨气,其中氨气可再利用,故答案为:NH3;

(4)①碳酸氢钠晶体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CO2+H2O;

②纯碱可用于除灶台油污,其原因是CO32-+

H2O

HCO3-+OH-

,CO32-水解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达到去污目的;故答案为:CO32-+

H2O

HCO3-+

OH-,

CO32-水解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达到去污目的。

42.二氧化锗被广泛用于制作高纯金属锗、锗化合物、化工催化剂及医药工业,某工厂用褐煤烟灰(主要成分C、GeO2,还有少量Al2O3和SiO2)为原料制备GeO2,其流程如下:

已知:GeO2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是以酸性为主的两性氧化物,溶于强碱溶液生成锗酸盐,与浓盐酸生成GeCl4(GeCl4的沸点是83.1℃)

(1)用水浸取焙烧物2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X”的名称为________,该操作除了冷凝管、铁架台、牛角管、锥形瓶、石棉网、酒精灯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写出焙烧时二氧化锗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化”至溶液中盐酸浓度为5.3

mol/L时有利于生成GeCl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若滤液“酸化”时酸度不够,溶液会出现明显的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

(4)GeO2产品中通常混有少量SiO2。取样品w

g,测得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该样品中Ge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用含w、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为了提高含锗化合物的浸出率

蒸馏

蒸馏烧瓶、温度计

2NaOH+GeO2Na2GeO3+H2O

Na2GeO3+6HCl=2NaCl+3H2O+GeCl4

生成了H2GeO3(或GeO2或GeO2?nH2O)沉淀

(或-n)

2NaOH+GeO2Na2GeO3+H2O;

(3)GeO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偏弱酸性的两性氧化物,类比氢氧化铝的性质,则H2GeO3能够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生成物为GeCl4、NaCl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GeO3+6HCl=2NaCl+3H2O+GeCl4;若滤液“酸化”时酸度不够,Na2Ge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了生成了H2GeO3(或GeO2或GeO2?nH2O),生成的H2GeO3(或GeO2或GeO2?nH2O)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会出现明显的浑浊,故答案为:Na2GeO3+6HCl=2NaCl+3H2O+GeCl4;生成了H2GeO3(或GeO2或GeO2?nH2O)沉淀;

(4)设wg样品中含SiO2、Ge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测得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

mol,根据氧原子守恒可得:2x+2y=n

①,根据质量守恒可得:60

x+105y=w②,

联①②可得y=(或-n),故答案为:(或-n)。

43.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B.升华C.结晶D.分液

E.蒸馏

F.过滤

(1)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__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______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答案】F

C

D

E

44.请选择下列物质分离时需使用的方法

(1)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__。

(2)固体和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__。

(3)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____________。

(4)碘水中分离出碘单质_____________。

(5)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_。

A.分液

B.

过滤

C.

蒸发

D.萃取

E.蒸馏

【答案】A

B

C

D

E

中年不遇 2022-07-21 06:18:21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